考赤壁地望
时间:2024-07-31访问:4来源:历史铺
奠定三国鼎立形势的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发生的一次著名战争。多年来,学术界对于这场战争中的“赤壁”地望问题讨论,诸说并起。一般统计,共有七种“赤壁说”:蒲圻说、黄州说、钟祥说、武昌说、汉阳说、汉川说、嘉鱼说。但是,发生遭遇战的濒水赤壁只能有一处,那么,“七说”中究竟何者为是呢?这当然要依据史料,最根本的史料就是陈寿的《三国志》。现在的问题是《三国志》并没有确切地指明赤壁的地理位置,只有“公至赤壁”、“遇于赤壁”、“与曹公战于赤壁”之类的记载。为了探求赤壁遗址,前人和今人已经做了不少调查研究,特别是在历史地理方面取得了更为丰硕的成果。考辨赤壁地望,从历史地理方面研究无疑是基本的方向。在这里,我想选取一个新的角度,即从军事学术的角度,着重从曹、孙、刘在战争指导上的得失,以《三国志》为主要依据,并结合历史地理,对赤壁之战和赤壁的地望作一点论辨。从目前讨论的情况看,争论的焦点是蒲圻说与黄州说何者为是,其余五说难以成立,略而不论。我赞成蒲圻说,因此本文也着重说明蒲圻说同黄州说的是非问题。(一)赤壁之战的学术层次及作战阶段的划分今天,我们把公元208年曹操同孙权、刘备争夺荆州的战争称为“赤壁之战”,不过是沿袭前人的习惯称谓。在史籍中,“之战”这个词语可以泛指战争、战役、战斗等不同层次的交战。那么,具体到赤壁之战,它应该属于哪个层次呢?目前在一些论文中已经出现了不同的用法,这是必须在军事学术上作出界定的。如果我们所说的“赤壁之战”仅仅限于赤壁遭遇战、黄盖奇袭战和乌林的陆战,那么,它只是一次战役,一次影响战争全局的战役。如果我们所说的“赤壁之战”包举了曹、孙、刘三方,从曹操率军南下突袭襄阳,中经赤壁、乌林之役,最后孙、刘联军包围江陵的战争全过程,那么,它就是一场战争。我们通常所说的赤壁之战正是从“战争”这一最高层次来进行研究的。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提到的“吴魏赤壁之战”也是从战争全局和战略高度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为了便于分析,对这场战争还应当划出作战阶段来。从战争过程可以看出,赤壁之战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曹军突袭襄阳,抢占江陵;刘备兵败长坂,退守夏口。第二阶段,曹军水、陆并进赤壁、乌林;周瑜、刘备夏口会合溯江而上,在赤壁、乌林同曹军激战获胜。第三阶段,曹军败走华容,退守江陵;孙、刘联军乘胜追击,围攻江陵。为了便于叙述和区分,这里把曹军同孙、刘联军在赤壁、乌林的交战称之为赤乌战役。其所以称之为“赤乌战役”,因为它包括了三次战斗:赤壁遭遇战斗、黄盖火攻曹船的奇袭战斗和周瑜、刘备在乌林扩张战果的战斗。所谓战役,简单地说就是一系列战斗的总和。因此称此阶段作战为赤乌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