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三国演义人物论——用市民意识改造的英雄―论张飞形象

时间:2024-07-31访问:12来源:历史铺

《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是广大读者最熟悉、最喜爱的人物形象之一。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半个多世纪来,在数以千计的《三国演义》研究论文中,关于张飞形象的专题论文却仅有十篇左右,不仅远远少于有关诸葛亮、曹操、关羽等“三绝”的论文,而且少于有关刘备、赵云的论文。是因为人们对张飞太熟悉所以没有多少话可说?是因为张飞性格不够丰富所以不易写出新意?似乎都不一定。我曾经写道:“《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是一个带有较多民间色彩和市井气息的英雄,一个血肉丰满、虎虎有生气的艺术形象。”这里想就这一形象的形成和演化,作一番更加深入的探讨。

一从《三国志•蜀书•张飞传》等有限的史料来看,历史上的张飞,主要具有这样几个特点:其一,长期追随刘备,历经艰辛,忠心不二。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是年底始改为中平元年)二月,黄巾起义爆发。“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关)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在长达三十八年(184-221)的充满惊涛骇浪的岁月里,刘备曾屡遭挫败,丧师失地,最狼狈时甚至无立锥之地。但无论在何等艰难竭蹶的情况下,张飞始终追随刘备,不弃不离,不懈不怠,耿耿忠心,可对天日。其二,雄壮威猛,英勇善战。在这方面,最突出、最有名的有两例。一是建安十三年(208)“独据长阪桥”之事:曹公入荆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于当阳之长阪。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三国志•蜀书•张飞传》)面对乘胜而来、气势汹汹的大队曹军,手下仅有区区二十骑的张飞毫不畏缩,横眉怒视,以其凛凛威风震慑敌胆,竟使曹军“无敢近者”。在古代战争史上,这真是罕见的奇迹!另一例是建安二十年(215)“大破张郃”之事:曹公破张鲁,留夏侯渊、张郃守汉川。郃别督诸军下巴西,欲徙其民于汉中,进军宕渠、蒙头、荡石,与飞相拒五十余日。飞率精卒万余人,从他道邀郃军交战,山道窄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郃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余人从间道退,引军还南郑,巴土获安。(《张飞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