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31访问:9来源:历史铺
----------------------------------------------------------------------------------一、仕官。----------------------------------------------------------------------------------
孙亮传:“二年(257)夏四月,亮临正殿,大赦,始亲政事。綝所表奏,多见难问,又科兵子弟年十八已下十五已上,得三千馀人,选大将子弟年少有勇力者为之将帅。”
这里明言需“十五岁”以上才可入伍。而以“十五岁”出仕的例子,还有如下几个:
⑴、吴主传:“兄策既定诸郡,时权年十五,以为阳羡长。郡察孝廉,州举茂才,行奉义校尉。”朱治传:“权年十五,治举为孝廉。”
⑵、凌统传:“统年十五,左右多称述者,权亦以操死国事,拜统别部司马,行破贼都尉,使摄父兵。”
⑶、顾雍传注引吴书曰:“雍族人悌,字子通,以孝悌廉正闻於乡党。年十五为郡吏,除郎中,稍迁偏将军。”
但其他特例也有,如:⑴、孙贲传:“邻年九岁,代领豫章,进封都乡侯。”当然,此应只是“确立其袭父所领”的地位,而不是说一九岁小童实际成为一郡之守。
⑵、夏侯渊传注引世语曰:“汉中之败,(夏侯)荣年十三,左右提之走,不肯,曰:‘君亲在难,焉所逃死!’乃奋剑而战,遂没陈。”此或为夏侯荣随父于军中学习,况也未曾言及授官之事。
⑶、胡综传:“孙策领会稽太守,综年十四,为门下循行,留吴与孙权共读书。”此处虽给了胡综一个“门下循行”的“官职”,但其本职却是“留吴与孙权共读书”。
⑷、钟繇传:“毓字稚叔。年十四为散骑侍郎,机捷谈笑,有父风。”关于钟毓的特例,可能因其是魏国的第一任太傅(其他两任:司马懿、司马孚)之子。
(上述四例中第1、2、4例都是宗族大臣的子侄,愚意以为不可作为普通大众的例子来看。)
因而,以下资料中之“少”,在无其他佐证的情况下,皆可权当作“十五岁”(例多,因此仅列各书三例)。魏书:毛玠传:少为县吏,以清公称。张辽传:少为郡吏。庞德传:少为郡吏州从事。
蜀书:刘焉传:焉少仕州郡,以宗室拜中郎,后以师祝公丧去官。李严传:少为郡职吏,以才幹称。黄权传:少为郡吏,州牧刘璋召为主簿。
吴书:丁奉传:少以骁勇为小将,属甘宁、陆逊、潘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