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经学视野中的王肃行迹及其著述

时间:2024-07-31访问:6来源:历史铺

王肃是三国曹魏著名的经学大家。他曾遍注群经,对魏晋思想文化建设曾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关于魏晋哲学的研究过多将目光聚焦何晏、王弼的玄学,对魏晋时期经学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使王肃这位经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几乎封尘于历史之中。而关于王肃的研究,所注意的也多是王肃仿造《孔子家语》与激烈的反对郑玄这俩点上。对于王肃的主要行迹、经学著述缺乏必要的严密考证,因而对王肃作伪及其反对郑玄的深层原因也不能作出合理的阐释,故笔者不揣鄙陋,特考论如下:

一、王肃的主要行迹汉兴平二年(公元195年),王肃生于会稽,肃字子雍,父朗,官至位司徒。据《三国志》卷十三《王肃传》载:“(肃)甘露元年薨”,又《三国志》卷二十九《方技传》载:“肃年六十二,疾笃,众医并以为不愈。……而肃竟卒。”由肃于甘露元年(公元256年)卒年上推考,可知王肃生于汉兴平二年。另,据《三国志》卷十三《王朗传》曰:“谦乃遣昱奉章至长安。天子嘉其意,拜谦安东将军。以昱为广陵太守,郎会稽太守。”《三国志》卷三十八《许靖传》裴注引《魏略》:王朗与文休书:“今有二男:大儿名肃,年二十九,生于会稽;小儿裁岁余。”故知肃生于其父会稽太守任上。肃有八子,其显达者有恽、恂、虔、恺四人。《三国志》卷十三《王肃传》“子恽嗣。恽薨,无子,国绝。……咸熙中,开建五等,以肃著勋前朝,改封恂。”裴注引《晋诸公赞》曰:“恂兄弟八人。其达者,虔字恭祖,以功干见称,位至尚书。弟恺,字君夫,……终于后将军。”肃女适司马文王,又上文配置引《世语》曰:“肃女适司马文王,即文明皇后,生晋武帝、齐献王攸。”汉建安十七年(公元213年),肃18岁,《三国志》本传载其从宋忠读《太玄》,作《太玄解》。又曰:“初,肃善贾、马之学,而不好郑氏。”然另据《孔子家语集解序》曰:“自肃成童,始志于学,而学郑氏学矣。”(《全三国文》卷二十三)可知肃初习郑氏学,后师从宋忠学。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肃26岁,出仕,任散骑、黄门侍郎。《三国志》本传曰:“黄初中,为散骑、黄门待郎。”具体时间无考,然曹丕即魏王位后,为取得世族支持,听取陈群建议,颁布九品中正制,为世族弟子打开仕途通道,是年正月,丕禅汉建魏,改元黄初,王肃出仕当在是年,或稍后。太和二年(公元228年),父王朗卒,肃嗣父位(《三国志·王朗传》)。翌年,拜散骑常侍。(《三国志》本传)太和四年(公元230年),肃36岁,大司马曹真征蜀,肃上疏谏止,“于是遂罢”。又《上疏陈政本》援引《甘肃》、《周官》强调“六卿典事”,“复五日视朝之仪,使公卿尚书各从事进。废礼复兴,光宣圣绪”(《三国志》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