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汉末西部政局与张鲁政权

时间:2024-07-31访问:16来源:历史铺

张鲁政权以其政教合一的独特性而倍受学界关注,但以往的成果多集中在张鲁政权及五斗米道的孤立性研究方面,而忽视了张鲁政权在汉末三国初年西部政局变化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有鉴于此,笔者不敏,试作探讨,请方家指正。一、张鲁政权是东汉末年西北与西南隔绝的产物黄巾大起义之后,东汉政权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外戚何进(何太后兄,少帝舅父)以大将军秉政,采纳袁绍的建议,为了诛杀宦官,允许董卓率领的西北军进入国都洛阳。袁绍等人刚消灭宦官势力,董卓的西北军就开进了洛阳城,东汉王朝的大权落到董卓手里。董卓得政之后,为了巩固政权,拉拢人才,也曾起用当时著名的“党锢”中人物荀爽、陈纪、韩融等为公卿,以韩馥、刘岱、张邀等人担任刺史、太守。但是由于董卓轻率废杀何太后、少帝,立刘协为皇帝(献帝),纵容部下烧杀淫掠,引起了士大夫官僚的普遍不满,因此他所任命的山东牧守,全都起来反对他,推袁绍为盟主,共同声讨董卓,拉开了关东与关西军阀混战的序幕。“卓以山东豪杰并起,恐惧不宁。初平元年二月,乃徙天子都长安。焚洛阳宫室,悉发掘陵墓,取宝物。卓至西京,为太师,号日尚父。”董卓在长安专权跋启,擅杀大臣,以立威信,朝廷内外,人人自危。司徒王允串通董卓部将吕布等杀了董卓,关东军阀失去了进攻的目标,作鸟兽散;关西军阀群龙无首,争权夺利,自相残杀。卓死时,“三辅民尚数十万户”,卓部将李措等,“放兵劫略,攻到城邑,人民饥困,二年间相吱食略尽。”“强者四散,蔽者相食,二三年间,关中无复人迹。”西北地区战火纷飞、腥风血雨之际,西南地区却相对宁静。在东汉王朝的大厦将倾之时,一部分朝廷中的达官显贵为了自保都想到边远州郡去做宫,图谋割据地盘,独霸一方,宗室刘焉就是其中的代表。刘焉见汉灵帝政治衰缺,王室多故,乃建议言:“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于是,“焉内求州牧以避世难。侍中广汉董扶私于焉曰:‘京都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焉惑之,意在益州。会刺史河南邃俭赋敛繁扰,流言远闻,而并州杀刺史张壹,凉州杀刺史耿鄙,焉议得行。汉帝将征俭加刑,以焉为监军使,寻领益州牧。董扶亦求为蜀(郡西部属国)都尉。太仓令巴郡赵题去官,从焉来西。”这样,跟随刘焉入川的亲戚故旧,形成了一个以刘焉为核心的政治集团。随着北方的战乱,“南阳、三辅人流入益州数万家,收以为兵,名曰‘东州兵’。”东州兵则成为刘焉父子割据西南的主要军事力量。此时,益州境内并不太平,马相自号黄巾,在绵竹起兵,一二日得数千人,旬月之间,破坏三郡,自称天子,众以万数。镇压了马相起义之后,刘焉集团与益州土著豪强的矛盾又尖锐起。“焉欲立威刑,以自尊大,乃托以它事,杀州中豪强十余人,士民皆怨。初平二年,犍为太守任岐及贾龙并反,攻焉。焉击破,皆杀之,自此意气渐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