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质疑诸葛亮“借刀”杀关羽

时间:2024-07-31访问:5来源:历史铺

朱子彦教授在《文史哲》、《东岳论丛》相继发表了有关诸葛亮以及诸葛亮与关羽关系的论文,近日又著述《二谈诸葛亮借刀杀关羽》(见《探索与争鸣》2005年第4期),就史料极其缺乏的关羽故事提出了值得思考的创见,对此本人颇有启发。然而,笔者也提出一些疑问,与朱子彦教授商榷,并求教于学界。莫把小说充历史陈寿《三国志》(以下简称“陈志”)叙事简练,后虽有裴注和《三国志集解》等书,但仍感不足;此中尤其是《蜀书》,因蜀汉不重视记史,至陈寿修史时,即使是传说和口碑都甚缺乏,如《关羽传》,对他到涿郡(河北涿州)前的一段始未,就语焉不详。依我看就是他孙子关彝辈都不清楚了,所以陈寿就采访不了,只有用“亡命奔涿郡”一言了之。由此产生不少扑朔迷离,但对于朱文提出的诸葛亮与关羽诸问题,还是清楚的,有脉络可连的。此处切不能以小说替代历史,对此盼望与朱教授取得共识。朱文有两处似涉及混淆史事的文字:一是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为何不尽做军师的职责,力加劝阻”关羽北征;二是关羽北征,“没有刘备的命令,关羽是不敢擅自进兵的”。因为有刘备的命令,诸葛亮自知关羽北伐必败,却听之任之,送他进鬼门关。这两件史事,不见于陈志、裴注和有关魏晋笔记(如《殷芸小说》)碑记,而广见诸于元明平话杂剧,以及由此嬗成的《三国志演义》。《三国演义》有刘备三顾茅庐后,“待孔明如师”(第三十八回),“更要诸葛亮为军师”(第三十九回),诸葛亮的军师权力极大,调兵遣将,所有刘备时期发生的火烧博望坡、新野、赤壁鏖战,取四郡以及后来取西川、东川,全是诸葛亮挂帅,处置所有军机。这大概即是朱文所称诸葛亮的军师权力能“劝阻”关羽北伐,而有意让他倒霉,借吴人之刀杀之的一大理由。有关“关羽北征”,仅见自《三国演义》,乃是刘备由汉中回到成都,“忽听曹操结连东吴,欲取荆州,忙请孔明商议。孔明曰:可差使命就送官诰与云长,令先起兵取樊城,使敌人胆寒,自然瓦解矣。’刘备大喜,就命令关羽率军北上攻襄樊。”(第七十三回)此两条有极大的形象思维文化成分,而为朱文史据,以至产生不必要的误区。诸葛亮“军师”说三国时期确有“军师”官职,且还有前后左右中军师名称,为丞相府、将军府属官,均为第五品,多非军中官。诸葛亮从未任“军师”,他在刘备取四郡时,为军师中郎将,建安十九年取成都后,直到刘备做皇帝前的五六年,他始终是“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刘备)府事。斯时,他的权力虽大,但是属于行政和后勤。凡征战事宜全由刘备一手而定,如远征东川和西川,以及后来刘备称帝后大伐东吴。“先主外出,亮常供守成都,足食足兵”。有关关羽出兵北征和由襄樊前线撤退时的进退维谷,诸葛亮是做不得主,也是不能替代刘备作任何决定的。所以在刘备生前,诸葛亮是刘备最称职最合格的“秘书长”、“后勤部长”,但决非是“司令官”或“参谋总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