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三论蜀假吴人之手杀关羽

时间:2024-07-31访问:8来源:历史铺

拜读了盛巽昌研究员的近作“质疑诸葛亮‘借刀’杀关羽”(见《探索与争鸣》2005年第6期)后,感到盛文有一些地方不符合事实,现就下列问题与盛先生商榷,并求教于学界。是谁使用《三国演义》作史料盛文在“莫把小说充历史”段中指出:“朱文有两处似涉及混淆史事的文字:一是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为何不尽做军师的职责,力加劝阻关羽北征;二是关羽北征,没有刘备的命令,关羽是不敢擅自进兵的。”盛先生认为我的这两个观点都是来自于小说《三国演义》,“有极大的形象思维文化成分”。我认为盛先生的指责是主观臆断的。虽然《三国志》中对关羽北攻襄樊的军事行动是何人决策并无提及,但事关蜀汉北伐曹魏的军国大计,在其时都由蜀汉政权的最高统治者汉中王刘备亲自决策当是毫无疑义的。关羽虽和刘备“恩若兄弟”,但毕竟是刘备麾下的一员战将,汉魏之际,天下大乱,各个军事集团的主帅与部下皆已结成了君臣关系。关羽戎马一生,典军数十年,他难道会不懂得军人必须服从命令的天职。在没有成都蜀军统帅部的授意,亦即是刘备发出的最高指令,作为方面军指挥员的关羽怎么可能擅作主张,攻打曹魏的军事重镇——襄樊。盛文一方面指出关羽是“忠于刘备”的,一方面又说:“关羽因此乘势北上,并非是刘备所命”,岂非是自相矛盾,难圆其说。其实,古今中外,凡是重大战役都由军事统帅做出决策,这是人所共知的军事常识,笔者虽然“不敏”,但总不至于连这一点常理都不懂,何至于要借助于《三国演义》来作为“史据”呢。关于诸葛亮是否是刘备的“军师”,是盛文对我质疑的主要内容,盛文中说:“诸葛亮从未任军师”,又云诸葛亮曾任“军师中郎将、军师将军”,但有关“军师”名称及职掌的史料出自何处?盛文云:“三国时期确有军师官职,且还有前后左右中军师的名称,为压相府、将军府属官,均为第五品,多非军中官”(按:不知其史料来源)。但我却从《三国志》中觅出过硬史料,以确证盛先生此说不准确。其一,《三国志》卷六十《全琮传》曰:“赤乌九年,迁琮右大司马,左军师。”其二,《三国志》卷五十六《朱然传》云:“(孙权)遣使拜然为左大司马,右军师。”汉制,大司马位居三公,为军中级别最高的武官,两汉时常以大司马冠于大将军、骠骑将军之上,以示尊崇。众所周知,孙吴政权的官职仍然承袭汉制,难道朱然、全琮以左、右大司马身份兼任的右、左军师仅是丞相、将军府的属官,位居第五品?事实上,朱然、全琮两人因战功显赫,已被孙权擢为吴军的主帅,其“军师”身份已相当于吴主孙权的“参谋总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