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31访问:11来源:历史铺
1。天府之国,雄关壁垒“蜀为西郡,古号益州”,号称天府之国。它北有秦岭巴山,东有巫山,西面是青藏高原,西南是云贵高原。整个四川盆地被重山峻岭环绕。古人说“蜀道难”,主要是说入蜀的交通十分不便,入蜀只有两条路,东面和北面:从东面是从长江三峡溯江而上,经瞿塘关而过。从北面是从汉中经栈道南下,汉中入蜀有两条路:金牛道和米仓道。金牛道较为便捷,可以过剑门关直达成都,是一条入蜀的必争之路。从米仓道南下巴中可趋阆中,威胁川中与东南之间的交通线。汉中争夺战,张合的进犯阆中,就是过米仓道。这两条路以剑阁为门户。剑阁北二十五里有剑门山,又叫大剑山,其东三十里有小剑山。两山相连,山势绝险,飞阁通衢,谓之剑阁。大小剑山延绵两百多里,延亘如城,下有隘路,谓之剑门关。因其关夹在两山之中,如门之辟,如剑之植,故名剑门。剑门关之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五代时,后唐军攻孟知祥于益州,因为攻破剑门,所以得以占领益州。后周王景攻后蜀,蜀主敛兵聚粮于剑门,为守御之备,王景不能克。北宋时,王全斌统兵伐后蜀,蜀军扼剑阁以御之,宋军不能进,后来绕道到剑门关后才破此雄关。所以对剑门关有人说“一关失,半川没”,是不为过的。剑门关北有利州,南有绵竹(就是涪城所在地),绵竹是成都以北的重要据点。无论从剑门金牛道,还是从垄上阴平,要想从被北面到成都,必经棉竹。至于本文的主要道路“阴平”,它是从陇上到四川腹地的奇路,实际严格上讲,三国时这确实不是条路,只是从理论上可以到达成都的“径”,邓艾自己也说这是条“邪径”(1)。而一旦到了成都平原上,交通条件还是可以的。理论上讲,要想稳守蜀地,必须北据汉中,东守江陵。因为汉中夹在关中和四川之间,汉中对四川拥有地理上的优势,而对关中则只是共享秦岭之险。自汉中越秦岭北进较难,而越大巴山南进则相对容易。若汉中归北方,双方以大巴山为前沿,则地理上的优势在北方。蜀汉早已失去荆州,巫山之险与吴共之,所以只有守住汉中才能稳固蜀汉政权。但是,魏国又何尝不知道这些道理?
2。十八万兵入汉川蜀汉在诸葛亮和蒋琬、费祎的执政下,还是比较稳定的。姜维屡次“伐”魏,消耗了国力,在精神上是可嘉的,但是结果是令人难以接受的。蜀后主是个出名的“明”君,在他的领导下蜀汉从小康走向温饱,从温饱走向贫困。正如司马昭所说“师老民疲,我今伐之,如指掌耳”。在军政上,内宠黄皓与右大将军阎宇勾结,导致姜维往沓中,“不复还成都”。这对蜀汉是十分不利的。因为“羁旅讬国”的人不能在需要他的地方待下去,这是给了魏国可趁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