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再论麋芳和“赞”这一文体

时间:2024-07-31访问:6来源:历史铺

背叛和作乱向来都不是人们希望的,往往有利害驱使。背叛的原因主要有两种:1、为权力或富贵。(这个且不论)2、为保身。做了不为当权者所容之事,恐惧为其所害,因而背叛。麋芳之所以要背叛,是因为当时他只有三条路可以走:1、坚守江陵。而坚守江陵又有三种结果:(1)奇迹般的以江陵的兵力守住江陵,直至吴军退走。(当时荆州大部分兵力被调到北伐前线)(2)坚守直至关羽救兵来到。(3)坚守中战败,江陵被夺。2、失江陵,投降东吴。也有三种情况:(1)直接投降。(2)坚守直城陷被擒而没被杀。(3)关羽在襄樊地区被曹军打败或来援中被吴军打败,再恶劣者关羽根本不来救援,一无退路,二则被围而投降。3、殉城。也有三个结局:(1)直接殉城。(2)坚守中被杀。(3)江陵失陷被擒而被杀。实际上九种情况会有重叠。1、(1)麋芳没有这个能耐。(2)首先关羽不易抽身抽兵,毕竟魏军见其有动也不会轻易放走关羽。即使成功牵制魏军,回军救援,也未必必胜。即使吴军退走,关羽也不会轻易放过麋芳。因为关羽处于愤怒状态(北伐前以说过要治他的罪),这时候轻则刑罚,重则杀头。杀头可能性更大,因为喊杀是必然的。以麋芳的人际关系,恐怕是没人为他求情的了,可以说是必死。(华容道关羽放走曹操,诸葛亮也喊过杀关羽,这往往是为激发其斗志或一时怒火中烧,加上普遍有人求情的,死不了的居多,但没人求情就......这类情况自古就很多。)(3)战败的话,面对的也不过是死与降。如果考虑了前两种情况,也就是说在坚守的情况下,就只有死与降两种选择。没人想死,就只有降,反正是降,与其在坚守中作不必要牺牲(士兵也有爹娘生的),倒不如直接投降。2、(1)上面三种情况下得出的决定。(2)战败之将,不敢言勇,这时投降的话,被重用(或肯被用)的机率不大,首先麋芳没多少才干。另外坚守必有伤亡,吴军将士必然想杀了他为阵亡者报仇。(3)连援军都没了,孤城难守,突围也没多少可能。也就是说,路也只有死和降,死是不选的了,而这时降价值剧减,分分钟被杀,即使有命活也没富贵了。3、(1)谁这么蠢?战没战,降没降就说殉城?(2)一来没多少武勇,坚守中被杀率极高,还比不上3(1)这种选择。(3)自知城陷率极高,抵抗只会增加被俘后的死亡率,在不想死的前提下,没理由选择这条路。总之,在不死的前提下,排除死亡率极高的的情况,加上为以后做点打算,图点富贵,就只有直接投降对个人安全最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