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有算胜无算——赤壁之战始计篇

时间:2024-07-31访问:12来源:历史铺

看了一下小芸写的赤壁之战,感觉说得太过简单,虽然我连《孙子兵法》都没看过,但近来兵法计策之风颇盛,忍不住也来凑个热闹,文辞拙劣,见谅则个。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之战,曹操号称雄兵百万,结果脆败于周瑜之手,借用诸葛亮的话说,虽唯天时,亦抑人谋也。精通兵法的曹操,在赤壁一战中不幸扮演了军事学上的反面教材,其失败也就是必然的了。应该说曹操掩袭荆襄、奔袭长板,都是绝对的妙手,可惜行百里者半九十,当他杀过汉水,来到长江边的时候,形势在不经意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表面上是曹操大兵压境,但事实上却已经攻守易势。就象下围棋,你用几颗子圈了很大一片空,天马行空,但末必就能真正围得下这片空,甚至你可能都尚未做活,但却已经给对手留下N种都不止的攻击手段。我们从赤壁的地理位置就能看出,曹操在取得南郡之后,仍然顺长江向东挺进,与此同时对东吴进行赤裸裸的政治讹诈: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於吴(从这句话,似乎能隐约看出曹操有不臣之心,诸如“逐鹿中原”、“会猎于吴”的话,并不是谁都能说的)。我们应当承认,曹操在这里是有一定的考虑的的,只是很可惜,他想错了。曹操似乎并没有做好应对东吴出兵的准备,这与朝鲜战争中,美军始终认为中国不会参战一样,犯下了大错。我甚至认为,曹操其实根本没有与东吴作战的计划,至少没有大规模作战的计划。我们不妨再看看孙刘一方又是如何考虑的——肃对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原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於人。吾计决矣!————这就从政治的高度表明了必战的决心。亮曰:“……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偪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於今日。”瑜曰:“……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