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31访问:13来源:历史铺
引言:初平二年曹操自河内袁绍麾下引兵入东郡击黑山,并于嗣后领东郡太守,在当日看来,这不过是关东众多割据事件中的一起,无足细说,而在著史者眼里,其作为史书中心人物曹操宰割州郡的起步,则可谓意义深远,《魏书武帝记》述其始末如下:“袁绍与韩馥谋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太祖拒之。绍又尝得一玉印,於太祖坐中举向其肘,太祖由是笑而恶焉。二年春,绍、馥遂立虞为帝,虞终不敢当。夏四月,卓还长安。七月秋七月,袁绍胁韩馥,取冀州。黑山贼于毒、白绕、眭固反。十馀万众略魏郡、东郡,王肱不能御,太祖引兵入东郡,击白绕于濮阳,破之。袁绍因表太祖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在此之前的背景是:初平元年关东州郡起兵讨董卓,从三个方向逼近洛阳:袁绍在河内,进军方向是洛阳北的孟津小平津;张邈刘岱等在酸枣,进军方向是洛阳东的轘辕口;孔伷在洛阳东南的颖川,袁术在洛阳南方的南阳,但袁术不久即移师鲁阳,以孙坚领豫州刺史取代可能已经死去的孔伷,进军方向是洛阳东南的大谷口。曹操最初在酸枣附属于张邈,汴水大败后有感于自己的意见得不到酸枣诸将的采纳,重新募兵之后,没有回酸枣而是去河内加入了袁绍麾下。《三国志》于详细列举曹操在河内袁绍麾下时与袁绍的种种冲突之后,叙入曹操引兵入东郡,虽然没有正面说曹操是不满袁绍因而谋求独立发展,但言下之意是如此则是无疑。《三国志》的叙述,本于王沈《魏书》,王沈描述的袁曹冲突,较《三国志》更为严重,甚至说曹操此时已经有了要诛灭袁绍的想法[],对于是后的曹操下东郡,王沈也直指为不满袁绍因而图谋到黄河以南独立发展势力:“信言於太祖曰:‘奸臣乘衅,荡覆王室,英雄奋节,天下乡应者,义也。今绍为盟主,因权专利,将自生乱,是复有一卓也。若抑之,则力不能制,祗以遘难,又何能济?且可规大河之南,以待其变。’太祖善之。”陈寿和王沈将初平二年曹操下东郡的描述为是袁曹交恶因而曹操率军脱离袁绍独立发展势力,史书的记载,大致如是。由于袁绍后来与曹操争夺政权失败并被定义为汉朝乱臣贼子,后世史官对于曹操早年附从于袁绍的事实,做了很多掩饰,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而对于初平二年袁曹交恶和曹操脱离袁绍到河南发展势力的记载,则未有怀疑者,历来引之为实录,然而今日考之史事,这种看法实有未达,兹述于后。(一)曹操入东郡的袁绍背景由于曹操是史书记载的中心人物,也是后世研究的重点,因而对于袁曹关系中的曹操一方的活动,历来知之甚悉,而对于另一方的袁绍的活动,则少有考察。这样的通弊是,对于袁曹关系的看法,往往容易流于偏信曹操方面的陈述,而不能得出正确的看法。初平二年曹操下东郡同时的袁绍活动,我们不妨循以下思路进行考察:
上一篇:黄健翔说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