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曹操杀边让与陈宫叛曹
时间:2024-07-31访问:4来源:历史铺
最近陈宫叛曹的话题在论坛讨论,原本没有参与,因为我对这个问题没有探讨过,后来看大家说得兴起,于是也翻了翻书,作了篇文。在随后与老不关于边让之死的争论中,发现边让死在陈宫叛曹之前并且是陈宫叛曹的潜在因素之一的说法似乎是一种主流,天尊和老不二位均认为曹操杀边让是陈宫叛曹的潜在因素之一。我此前对于边让之死没有太多研究,仅仅是凭我临时看书得出结论,恰恰我的结论与这个主流看法颇有不同,所以在这里另开一贴,试图对边让之死进行一番辩析。由于三国相关史料奇缺,所以很多野史资料都有可能被作为证据,凭心而论,我个人并不是很喜欢拿野史出来作为佐证,所以不论结果如何,我只能说有可能或极有可能是这样,不敢作为定论,历史的真相是存在的,但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看到。首先想说的是,《后汉书·文苑下·边让传》是到目前为止,唯一正式的边让传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正史。边让其余的相关记载散见于《后汉书》、《曹瞒传》、《文士传》以及后来的《资治通鉴》。在没有足够证据的情况下,我是不会轻易否认正史的记载的。这里先想说一说《资治通鉴》的问题,很多网友(我刚到论坛时也是这样)很喜欢在辩论的时候把《资治通鉴》拿出来作为佐证,个人认为是值得商榷的,因为这里有一个史料的溯源问题。作为一本离三国几百年之后编写的一部编年体的史书,司马光手里到底有哪些与三国相关的资料,我不敢肯定,但个人经验是不出三国志原文及裴注、《后汉书》、《后汉纪》的范围,也就是说《资治通鉴》中的内容如果是来源于三国志或者裴注,那它就不能被反过来当作对三国志或者裴注的一个佐证,但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意见,因为作者采信某一说,必然有他的理由。三国志原文中没有专门提到边让这个人,只是在陈琳的檄文中有: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逸,天下知名,以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被枭县之戮,妻孥受灰灭之咎。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再让我们看一下《资治通鉴》的相关记载:前九江太守陈留边让尝讥议操,操闻而杀之,并其妻子。让素有才名,由是兗州士大夫皆恐惧。……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说通鉴这段话源于陈琳檄文,但二者除了语气上有所不同外,所说的内容基本上是完全一样,《资治通鉴》能否作为陈琳檄文的一个佐证呢?我个人是要对此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的。我们再看裴注,裴注中有关边让之死的记载也只有一条,是引《曹瞒传》的记载:初,袁忠为沛相,尝欲以法治太祖,沛国桓邵亦轻之,及在兖州,陈留边让言议颇侵太祖,太祖杀让,族其家,忠、邵俱避难交州,太祖遣使就太守士燮尽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