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魏讽呼应关羽,在邺谋反小考

时间:2024-07-31访问:6来源:历史铺

建安二十四年是曹魏的多事之秋,外面曹军在汉中、合肥、襄樊三地打得热火朝天,曹操疲于奔命,内部同时出现不和谐声音,蕴涵杀机。陆机的《悼魏武文》也曾说:当建安之三八,实大命之所艰。早在建安二十三年元月,全祎、耿纪、韦晃等人叛乱,虽然被镇压,但这已经说明一个问题:曹魏内部已经有人在与刘备集团接触,要与关羽里应外合(注一)。第二年,刘备攻占汉中称王,关羽发动襄樊战役,于禁七军尽没,曹仁被围樊城,曹操只得返回洛阳。建安二十四年八、九月间,关羽威镇华夏。军事上的失利是有目共睹的,政治上的内忧则往往被时间掩埋。建安二十四年九月,在魏国的首都邺郡发生了一件大事——魏讽谋反。对于这件事情史书的记载比较零散,而且言语不详,甚至有矛盾之处。《世语》曰:讽字子京,沛人,有惑众才,倾动邺都,钟繇由是辟焉。大军未反,讽潜结徒党,又与长乐卫尉陈祎谋袭邺。未及期,祎惧,告之太子,诛讽,坐死者数十人。沛人(一说济阴)魏讽字子京,能蛊惑人心,名动邺都,丞相钟繇提拔了他。此时曹操大军征汉中未回,魏讽勾结党羽,联络长乐卫尉陈祎阴谋攻占邺郡。结果陈祎中途告密与曹丕,于是诛杀魏讽,受牵连的达几十人。以上就是历史上对这件事情最详细的记载。实际上很多事情并不是表面这么简单。魏讽,西曹掾,他一个掾,文人,要兵无兵要将无将,虽说曹操大军远在汉中,可也不能指望一个长乐卫尉外加几个三角猫就拿下魏国都城,就算被你侥幸拿下,四面八方的魏军云集赶来,到那时侯跑也跑不了。虽然曾经也有人想趁曹操大军远征偷袭邺郡,但人家是用“步卒三万,骑万匹”(注二)。所以从逻辑上讲驱使文人魏讽这么做的原因只有一个:呼应关羽,与之里应外合。当然,也有可能是魏讽自己选择的这个时机造反,先反然后联络关羽.而事实是怎样的呢?一、时间关羽八月威镇华夏,九月魏讽就开始筹划造反,绝对不是偶然的。“(关)羽遣别将已在郏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为的就是制造声势,所谓“威镇华夏”,军事胜利是基础,民间的“党羽”是声势,内应就是魏讽。二、参与者我们可以看看魏讽的“党徒”都是些什么人:王粲二子,刘廙之弟刘伟,张绣之子张泉,荆州名士宋忠之子,这些人乍一看没有关系,但请你仔细想想他们的联系。对!他们之间其实有个共同点:都与荆州有联系,换句话,都在刘表治下的荆州一起共过事。王粲乃之荆州依刘表;刘廙荆州牧刘表辟为从事;张绣曾经依附刘表;宋忠也是荆州名士,尹默曾经随他游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