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浅悟诸葛亮北伐用兵之“形”

时间:2024-07-31访问:4来源:历史铺

“形”一般意义上的理解为对比,显示之意,指权衡敌我双方力量而决定取胜方略。算是兵法上强调的“知己知彼”的升华。《孙子兵法》形篇上讲,“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可见“形”的魅力在于永远将自己立于一个不败的角色,从而从“必然”中获取成功的可能。

(一)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之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

一场战役,选择一个有利于自己作战的战争地点是准备发动战争的第一步。在诸葛亮的北伐战役中,战略的第一步是夺取雍凉,北伐的整个战役也是围绕争夺关陇地区而战。但是在战争地点的选择上,蜀军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1,蜀军的兵力是步兵,而魏军的兵力有大量的优势骑兵。

2,双方兵力是否能够如愿交战,蜀军是主动出击,如何进入魏境地点。选择的地点能否成功调动魏军,还要防止自己进入魏境后调入魏军的圈套。

3,选择的战略地点能否能为全局占据优势,否则打了仗除了为自己的脸上贴点金,几乎没用。

从历史来看,诸葛丞相一生最大的三次北伐战役选择的战场有两次陇右,靠近祁山附近。一次是关中的五丈原,选择这些地点的目的除了有利于步兵作战,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调动魏军,方便自己进入魏境。诸葛亮用兵向来谨慎,每次大规模北伐,所带兵力一般近十万。兴师动众之势,想偷偷摸摸很困难,快马加鞭面临“蜀道难”几乎也是一句空话,唯一的办法只能对魏军实现合理的调度,以实现自己的战略优势。诸葛亮调度魏军的从三次战役中来讲最显而易的常见的方法(我一厢情愿的总结):以迂为直,虚实相应,声东击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