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第二号人物李严为何如此愚蠢和无知?
时间:2024-07-31访问:10来源:历史铺
——从荀彧的死因联想到李严(后改名李平),蜀汉帝国皇帝刘备的两个临终托孤人物之一,按照刘备的安排,其时李严的地位是仅次于诸葛亮,而实际上是蜀汉帝国的第二号人物。——《三国志李严传》:章武二年,先主徵严诣永安宫,拜尚书令。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建兴元年,封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三国志诸葛亮传》:亮以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张飞卒后,领司隶校尉。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於亮。但是,这两个蜀汉的顶级人物,却一直相互争斗。直到建兴九年,诸葛亮率大军进行第四次北伐,而安排李严负责催督粮草的工作。结果,由于连降大雨,导致从后方前运粮草遇到了很大困难,李严只好派人通知正在祁山一带与魏军相持不下的诸葛亮尽快撤军。一、李严被废的经过——《三国志李严传》:九年春,亮军祁山,平催督运事。秋夏之际,值天霖雨,运粮不继,平遣参军狐忠、督军成籓喻指,呼亮来还;亮承以退军。平闻军退,乃更阳惊,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欲以解己不办之责,显亮不进之愆也。又表后主,说“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亮具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平违错章灼。平辞穷情竭,首谢罪负。这段记载,大体反映了以下几个问题:1、李平(此时李严已经改名李平)是第四次北伐负责后方督运粮草的人员;2、由于遇到连降大雨,造成从汉中到祁山千里运输线(注意多是山路,很容易因大雨发生滑坡、泥石流,导致道路被冲毁)交通不便,笨重的运输车辆难以通行,诸葛亮大军在前线的补给因此难以保证;3、李平得到下面的报告,于是派参军狐忠、督军成籓去向诸葛亮报告这种情况,并希望诸葛亮尽快撤军;4、诸葛亮知道粮草运送不上来,决定尽快撤军。5、李平在得知诸葛亮大军撤回后,却认为:军粮还很充足,为何就撤军呢?以此打算推卸自己督运粮草不力的责任,同时想证明是诸葛亮自己不能推进而撤军;6、接着,李平又向后主上表说是:大军假装后退,以引诱敌人追击再进行打击。7、结果,诸葛亮率军返回之后,出示了李平在这次事件前后的亲笔手书信函,证明是李平在搞鬼;8、李平面对铁证,无言以对,只好认罪受罚。结果,在两个蜀汉托孤大臣的政治斗争中,李严终于被彻底打败,落得个“乃废平为民,徙梓潼郡”的下场,从此退出了蜀汉的政治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