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下邳降关战的来龙去脉
时间:2024-07-31访问:3来源:历史铺
序:近日,新浪三国论坛围绕“关羽战退二将”这一战例的有效性爆发了一场多年不见的论战,南飞有幸拼战数日,零碎说了一些观点。老实说,南飞个人比较倾向于机密佛的阶段论,老关的武艺排第几南飞不是很感兴趣。不过有这一场讨论使得南飞对曹操速攻徐州一战的认识加深了许多,受益匪浅。今整理成稿,以便收藏。(顺便声明,以罗本为准)言及于此,又不禁想起易中天来。想当初南飞亦曾苦思多次,如何从整体上概括老曹而不可得;及闻老易一个“雄”字作结,直如醍醐灌顶,至此方知炉火纯青者方能举重若轻;言有所不及,非不知,乃有所取舍而已。于是南飞再次感慨老罗之宗师风骨,如此精密的布局娓娓道来,却能丝丝入扣;前前后后铺成照应,浑然一体无隙可寻。如南飞之辈,努力思索数日才得稍窥全豹,只能拜伏于地。正文:南飞以为,分析一次战斗,应当将其放在整个战役里,综合分析,全面讨论,这样得出来的结论才不至于失之偏颇。分析下邳伏击,自然要从曹操五路大军奔袭徐州开始讨论。1、先看刘备阵营。老罗在描述刘备军探知曹操分兵五路反攻徐州的时候,有段话特别有意思:“细作探知,报入徐州。孙乾径来下邳,先报关公,次日去小沛报知玄德”。老罗为啥要特意强调关羽先得到情报呢?这个南飞等会儿分析。曹操推进速度非常快,瓦解张飞劫营之后,当夜便拿下小沛,紧接着夺取徐州(糜竺、简雍抵抗不利跑了,于是陈登献了徐州)。这个过程的时间很短,以致于最先得到情报的关羽连一队救兵都没有发出来。不过,老关不发救兵也是有原因的:除了速克这个因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曹操是分兵五路来取徐州。如果关羽轻易出兵,下邳就有被偷袭的危险。这个观点在分析下邳伏击战的时候,南飞将进一步阐述。这时候出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从战斗打响到曹操打到下邳城之前这几天之间,关羽在干什么?(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因为这个戏倒后文分析伏击老关的许徐二将的兵力问题)除了加固城防,另一件主要工作就是打探消息。由于前方城池接连失手,老关必然忧心忡忡,可以说下邳所有的探马这几天都出动去来回打探。前方战败固然有散卒逃回,不过他们的一面之词很明显不足为据。老关此时责任重大,这几日自然是全神警戒,不敢出一点岔子。只要依托地势、城防守住了下邳,挨到曹操后方生变,这就是为刘备保留下来一块根据地。2、再从曹营的角度来看。曹操大军马不停蹄的赶到小沛境内,“不等来下住寨”,张飞就杀过来连夜劫营了。虽然曹操预设埋伏大败张飞部,但是接下来连夜拿下小沛,随即又转攻徐州;徐州甫拔,次日又前往下邳降服关羽。纵使曹军精锐、兼乘连胜之士气旺盛,不睡觉连续作战,终究还是会吃不消的。这一点曹军决策层很清楚。因此,曹军智囊团分析要赶在袁绍之前速克下邳,只可智取、不能强攻,否则势成强弩之末顿兵坚城之下事情就麻烦了。下邳降关之战实际上是众谋士意见的综合制定出来的方针。分析众谋士意见的异同无疑是剖析此战布局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