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赤壁战前关羽水军的退军计划与三国时期江陵、夏口间的水道

时间:2024-07-31访问:6来源:历史铺

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伐刘表,兼灭刘备。刘表病死,刘琮投降。刘备得到消息,计划撤退。自率陆军,从陆路南下,关羽率水军,沿汉江,到江陵回合。历史记载主要如下:《三国志武帝纪》:“秋七月,公南征刘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阳,刘备屯樊。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备走夏口。公进军江陵,……”《三国志先主传》:“曹公南征表,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馀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及於当阳之长坂。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先主斜趋汉津,適与羽船会,得济沔,遇表长子江夏太守琦众万馀人,与俱到夏口。”《三国志关羽传》:“表卒,曹公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曹公追至当阳长阪,先主斜趣汉津,適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三国志先主传》记载的派遣关羽领水军汇江陵是在当阳,而《关羽传》则说在樊城。若在当阳,则关羽已经是走陆路,不可能有船只水军了,所以,应从《关羽传》。这里主要讨论关羽水军的退军路线问题。今人限于当代地理状况,以今推古,认为关羽水军从汉江去江陵,必须经过夏口(今武汉),要绕一个大弯,而刘备的陆路路线,路程要近得多。在刘备达到江陵时,关羽水军一定是没有到达的。那么以刘备所率陆军的实力,怎么能抵挡曹操的大军呢?刘备为什么不集中力量,一起南撤呢?《南齐书州郡志》称:“江陵去襄阳步道五百,势同唇齿,无襄阳则江陵受敌。”《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十八》:“荆州府…北至襄阳府四百七十里”。襄樊陆路到沙市,沿公路约为210公里,合汉里506里(1汉里约为0.8316华里,见杨民生《中国里的长度演变考》)。以今天的地理状况而言,今汉江襄樊(三国襄阳)至武汉(三国夏口)段全长约500公里,合汉里1203里,今长江武汉至沙市(三国江陵)段约532公里,合汉里1280里。襄阳、江陵到夏口的水路距离差不多。如果襄阳到江陵必须取道夏口,则水路为2480里。与陆路距离差别确实巨大。但是,三国时从襄阳沿汉江水路到江陵是不是要走这么长的路程呢?《宋书•州郡志卷三十七》说江陵“去京都(南京)水三千三百八十”,夏口“去京都水二千一百”,襄阳“去京都水四千四百”。可以看出,南朝宋时,襄阳去夏口水路是2300里,这与上文所计算的1203汉里,相差一倍还多,所以《宋书》记载的襄阳去夏口水路必然不完全取道汉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