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二十世纪《三国演义》的版本研究

时间:2024-07-31访问:8来源:历史铺

[摘要]二十世纪《三国演义》的版本研究在版本的调查、辑录、整理和版本系统、衍变的考证以及罗贯中原本形态的探考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整理和总结其中的得失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深化新世纪的《三国演义》研究。[关键词]《三国演义》文献学;版本研究;版本系统;版本衍变;原本形态《三国演义》的版本研究是《三国演义》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三国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且影响深远,所以弄清这部伟大著作的产生时间、演变过程等情况,对研究长篇小说的源起、衍变、流播、创作规律等课题,意义重大。而《三国志演义》版本研究正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传统文史、学术观念的拘囿,二十世纪以前的《三国演义》版本研究几乎没有成果可言。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学术、小说观念的发展建立,经过几代学人的艰辛努力,《三国演义》的版本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拟从以下三个主要方面对二十世纪《三国演义》的版本研究作一回顾,以期对新世纪《三国演义》的版本及其他方面的研究有所裨益。一、对版本的调查辑录和整理二十世纪《三国演义》的版本研究是以调查、辑录海内外散存的版本为起点而发展起来的。1924年,日本汉学家盐谷温在其国内发现了元《至治新刊全相三国志平话》(见《关于明的小说“三言”》,载《斯文》第八编第六号),这一被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题记中誉为“在小说史上实为大事”的发现,直接引发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大批国内学者立足国内,放眼欧、日的探访、辑录《三国演义》版本的热潮。其中较著者有马廉、孙楷第等人。马廉在董康、鲁迅、郑振铎等人的基础上,调查了日本内阁文库、蓬左文库,宫内省图书竂、法国巴黎图书馆,以及国内的北海图书馆、孔德图书寮、商务印书馆、东方图书馆等馆藏,将其调查结果著成《旧本三国演义版本的调查》,发表在《北平北海图书馆月刊》第2卷第5期(1929年7月)上。该文著录了自元代至清初的《三国演义》版本十六种[①],初步钩稽了《三国演义》版本演变的轨迹。之后,孙揩第于1931年9月扬帆东渡,在日本汉学家的帮助下,首次对东京各藏书处的中国古小说作了全面考察。在此前后,他还遍阅国内北京图书馆、孔德学校藏书及马廉、傅增湘、胡适、郑振铎等私人所藏。“博考载籍,旁搜故实”,统编而成《中国通俗小说书目》,1933年由中国大辞典编纂处及国立北平图书馆出版。该书卷二“明清讲史部”详细著录了《三国演义》版本近三十种,为自来著录《三国演义》版本最宏富者。每种刊本下均有题记,考证精详,代表了当时《三国演义》版本目录学研究的最高水平。该时期必须一提的是诗人戴望舒的访书成就。1936年,其游学欧洲时,在西班牙爱斯高里亚尔修道院发现了马廉、孙楷第均未著录的海内外孤本——明嘉靖书林叶静轩及子叶逢春刊《新刊案鉴汉谱三国志传绘像足本大全》,并于1941年3月10日在香港《星岛日报》副刊《俗文学》第十期刊发的《蠖庐琐记》一文中作了简要介绍。戴望舒虽因“滞留时间不多,未遑细览”,但著录此本已属贡献至著。因为此本是仅次于嘉靖序刻本且能够确定刊行年的早期存世版本,对《三国演义》版本演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