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31访问:7来源:历史铺
由于三国故事深入人心,已成为中华文化不可割舍的部分。它对我们不仅是一种往事,也是我们现在思考许多问题的依据、甚至出发点。比如,我们都相信一个天才的计划可以引导一群意志坚决的人胜利达到目的。这个观点最让人信服的例子就是诸葛亮未出茅庐就制定了刘备集团的发展战略。这个故事的来源出于陈寿写的《三国志·诸葛亮传》。后人将其中刘备对诸葛亮的访谈录抽出。即称“隆中对”。我认为这是中国最牛的一件宣传文件。
这段访谈录大家都比较熟悉。备问计,亮答的要点是:不与曹操争锋;孙权可为援,不可图;可取荆州,夺四川。并说:“将军即帝王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若渴”能够号召军民,夺得荆、益。然后结好孙权,待北方有变,就二路出兵,由一上将率军出荆州向洛阳;一路大军刘备亲率,取长安,这样“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将当时形势和刘备的任务都分析得相当清楚,后来局势发展的前半段几乎印证了亮所勾勒的战略。对这个问题,过去许多学者或政治家都没有多少疑问。但学历史学的人就要问一下。这个事情可信度有多高?这不是学历史学的人爱挑刺,而是历史学这个学科本身要求学历史的人要检查过去留下的材料是真?是假。
听过易中天教授演讲的都知道,诸葛亮在荆州的首府襄阳是一个有背景、有理想的高干子弟。简单说,他的叔父是荆州刘表的好友,虽已去世,但给诸葛亮留下很好的社会关系网。亮的岳父黄承彦,是有名的文化人,社会声誉很高。又是刘表的连襟。因此刘表算是亮的姨父。另一个荆州实权派蔡瑁,算是亮的舅舅。荆州军的大将蒯越,与亮的一个姐夫应该是一家人。大家还知道,亮与刘表的长子刘琦是好朋友。否则刘琦就不可能向亮请教存活之计。据此,我们可以知道,亮在当时虽说是躬耕垄亩,只是表示自食其力,他与荆州上层的关系很多。这也是他在当时的信息条件下,可以获得比一般人多的政治信息的原因。
再看刘备。刘备号称皇叔,其实,因为古人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就是说出了五代,亲戚关系就很淡了。上世纪70年代在河北满城挖到了中山靖王刘胜的墓,让我们看到了金缕玉衣的实物。刘胜是西汉景帝(公元前156年-141年在位)之子,刘备自称是这位王爷的后代。刘胜的兄弟刘发,传到第五代,出了刘秀。刘秀做了东汉的开国皇帝,传了13帝。从西汉景帝死、到东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0年)已有331年。按照传统规矩,刘备和汉献帝的关系已经疏远到难以称亲戚的地步。备少年丧父,母子靠卖草鞋为生。没有人因他是皇叔而照顾他。不过他曾到当时有名的学者卢植门下学习,算是有高学历。他上学不喜读书,喜欢打猎、玩音乐,也喜欢赶时髦,穿美服。是民间的时髦青年。后来组织民团打黄巾军,形成一个小的军事团体。以后,他与曹操合作过,后来又站在袁绍一边。落下个反复难养的名声。备是在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到荆州的。据今人考证,当时他的人马大约2千人左右。他在荆州的地位很尴尬。刘表为何收留他?因刘表本人当年能在荆州主持工作,是得到了蒯越、蔡瑁的支持。但是到建安4年以后,蒯越等就希望刘表靠拢曹操。刘表在治世是个循吏,逢乱世就缺乏应变能力。他的部下要想依靠曹操,他不愿意。刘备来投奔他,他正好可以利用刘备的名声和部队,多少对襄阳的荆州军有些牵制作用。我们看刘备后来的干部中,没有荆州军中有影响的人物,这就表明荆州军的主要将领对刘备无好感。史籍中说,到建安9年,刘表的执政能力就不行了。这就表明蒯越等人不大听他的了。他将刘备的军队从新野调到樊城驻守,有把刘备当作自己私人卫队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