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31访问:14来源:历史铺
摘要:马超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他曾割据凉州,雄霸一方,具有影响全国局势的作用。在继续扩张中,马超被曹操战败,退走汉中,依附张鲁,致使英雄气短。在无奈之下,马超归依蜀主刘备,郁郁不得志而终。马超的一生,正反映了从东汉末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这一历史进程的必然走势。
马超字孟起,扶凤茂陵人,马腾子,东汉名将马援后裔。作为东汉三国时期一名著名的历史人物,马超的政治生涯对我们深刻认识当时的历史,寻求历史发展的规律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综观马超的一生,其经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在凉州、在汉中、在蜀。在不同的阶段,马超的政治抱负也有所不同。一、割据凉州成霸业
马超之父马腾是凉州的地方军阀,后求还京畿,于是“以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领腾部曲”。这样,马超子承父业,当了凉州的军阀。在凉州期间,马超实力强盛,是他在政治上最得意的时候。就其原因而言,主要有三点:
首先,马超身上有羌胡血统,得到了凉州地区羌胡少数民族的支持。鱼豢《典略》称:“桓帝时,其(马超)父字子硕,尝为天水兰干尉。后失官,因留陇西,与羌错居。家贫无妻,遂娶羌女,生腾。”马超父乃羌女之子,是马超祖母为羌女,他在血缘上与羌族有着密切联系。凭借着这样的先天优势,马超在凉州甚得羌、胡之心。
其次,马超个人军事能力极强,有勇有智。杨阜曾对曹公说道:“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在杨阜看来,马超如同西汉初年的韩信、英布那样,勇猛过人。《山阳公载记》也记载说:“初,曹公军在蒲阪,欲西渡,超谓韩遂曰:‘宜于渭北拒之,不过二十日,河东谷尽,彼必走矣。’遂曰:‘可听令渡,蹙于河中,顾不快耶!’超计不得施。曹公闻之曰:‘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从曹操这番话来看,他对马超的军事智谋是深为钦佩的。马超雄据凉州,西州畏之,成为战功卓著的将领,这绝不是偶然的。
第三,广结盟友,以辅其本。在凉州,除了马超之外,还有不少军阀拥兵自重,具有一定的实力。如果马超在对待这些军阀的问题上处理不好,他就很难立足于凉州,甚至有被排挤消灭的可能。马超审时度势,与当地的军阀韩遂、杨秋、李堪、成宜等结拜为兄弟,巩固了他雄霸一方的基础,并提供了他进一步向外扩张的可能。史称:“超既统众,遂与韩遂合从,及杨秋、李堪、成宜等相结,进军至潼关。”汉诏书也称:“马超、成宜,同恶相济,滨据河、潼,求逞所欲。”
马超在凉州的经营,使他成为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荀彧称:“关中将帅以十数,莫能相一,唯韩遂、马超最强。”周瑜在赤壁胜曹操后,进计孙权时更称:“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道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孙权欣然许之。由此可见,周瑜特别提到夺取蜀地之后,与马超联合以图北方,这反映了马超在凉州的军事实力,足以借以制衡曹操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