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侃三国》之:“小人物”张扬
时间:2024-07-31访问:5来源:历史铺
后汉末年群雄逐鹿,形势非常混乱。这其中既出现了曹操、刘备、孙氏兄弟等天下豪杰,又有董卓、袁术这样的乱臣贼子,同时还有一些为人忽略和遗忘的“小人物”。本文所介绍的张杨就是其中之一。陈寿在《三国志•张杨传》中有了几百字来记述这位“小人物”的一生,最后给他的评语是:“张杨授首于臣下,皆拥据州郡,曾匹夫之不若,固无可论者也。”显然对张杨不屑一顾。但是通过对张杨一生的了解,却不但可以了解这个“小人物”的心态,更可以从他的身上也可以折射出东汉末年错综复杂的政治局势和诸如张杨之类地方实力派们的处境。(一)张杨(?---198年),字稚叔,云中(今山西省原平西南)人。早年因为骁勇闻名并州,成为当时并州刺史丁原的部下,任职从事一职。(《三国志•张杨传》中说是武猛从事,据卢弼《三国志集解》中考证:这个职务就向《三国志•张燕传》中的将兵从事一样属于汉末的临时所置)。虽然史料中没有关于张杨在并州期间的表现的记载,不过可以从吕布、张辽这时期的职务看出张杨的表现应该还是不错的。张辽的职务和张杨一样同是从事,勇冠三军的吕布比他们还要低一级,仅仅是个主薄。估计张杨在军事方面还是一点水平的,属于并州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汉灵帝为了加强京城洛阳的军事力量,应付日益混乱的局势,组建了一支以宦官蹇硕为首的西园军,当时的袁绍和曹操分别在军中担任中军校尉和典军校尉。丁原派张杨带兵在西园军中担任代理司马,其目的大概有两个:一是显示对朝廷的忠诚,充实军队的力量;二来利用张杨了解朝廷的动向,加强自己和朝中各大势力的联系。从这一点来看,张杨在丁原的心目中的地位应该不低。蹇硕被杀后,大将军何进取得了对西园军的控制权。为进一步补充力量,何进派张杨回并州招兵。张杨招募了一千多人后,就奉命驻守上党,协助当地的官兵进攻在此活动的“白波军”。也正因为如此,张杨错过了后来在洛阳发生的何进遇刺、袁绍诛宦、董卓乱政等一系列汉末重大政治事件。也许就是这个阴差阳错,为张杨的悲剧埋下了一个伏笔:老首长丁原被杀了,好朋友吕布投靠董卓了。自己该何去何从呢?这时候的张杨成为了一个“政治孤儿”。这时候的他在干些什么呢?陈寿的交代也是含含糊糊的。《三国志•张杨传》中的记载是:“进败,董卓作乱。杨遂以所将攻上党太守于壶关,不下,略诸县,众至数千人。”究竟是张杨沦为盗匪去进攻官军还是政见不合而去平叛?从《三国志•张杨传》中难以分辨。以当初张杨是奉命在上党剿匪的记载分析,估计沦为盗匪的可能性不大。最大的可能是和上党太守政见不合。不过,从张杨“略诸县”的行经的看出:张杨其实也干上了偷鸡摸狗的勾当,和做土匪也没有什么分别了。而且张杨还不仅仅是在上党做了一回土匪,在河内也是如此。《三国志•常林传》中记载过“张杨利其妇女,贪其资货。林率其宗族,为之策谋。见围六十余日,卒全堡壁。”张杨的并州同乡吕布后来也是“将士钞掠”(见《三国志•吕布传》),说明并州部队的纪律是很差的。虽然不能因此断定张杨变成了“贼”,但是也证明张杨这时候的日子过的的确不怎么样,已经是在到处流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