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随章侃 第十六章 古代人质
时间:2024-07-31访问:4来源:历史铺
三国随章侃第十六章古代人质(演义第十六回吕奉先射戟辕门曹孟德败师淯水)本章的故事极多,先是吕布辕门射戟使袁术退兵,救了刘备一次,后又是吕布发兵攻打刘备,迫其逃亡曹操处,这中间还提到曹操手下谋士主张杀刘备一事。再便是曹操逼降张绣,却因和张济之妻通奸导致张绣报复,长子,侄子,典韦被杀。可说是最惨重的一败,最后还谈到吕布和曹操和好后,曹操仍密谋颠覆吕布,这一章可说把战场上下的尔虞我诈,一切以利益为先表现的淋漓尽致。如吕布与刘备,他先是辕门射戟,帮了刘备一会,后又是发兵攻打刘备。这不是吕布脑子有间歇性神经病,而是情况有变,前番救刘备是因为袁术灭了刘备下一步便是攻打自己,而且刘备当时实力弱小,正如吕布所说,“未必遂能为我害”,而目前的大害是袁术,所以救之,而后来攻打刘备是因为刘备得糜竺赞助,实力恢复之,有能力害自己了,所以攻打之,而夺马一事只是演义增加戏剧冲突而加的导火线,即便没有夺马,刘备实力壮大,总是吕布的心腹大患。再说曹操和张绣,张绣可称之为三国中朝三暮四的典型代表,他本是张济族子,张济攻打刘表中途死亡,张绣继承之,马上听从贾诩意见归附刘表,而曹操攻打时又投降曹操,后又打曹操,重新归附刘表,之后不久又投降曹操,几次三番,一会和曹操战,一会又和曹操和,可说这战场之上,根本没有能肯定的事。那对于投降自己的将领,或依附于自己的势力,应该如何处置呢?曹操在战败后有一段总结,颇能说明了古代对此事的做法:“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当然,张绣的叛变并非是没有获取人质这么简单,但古代时期尤其是作战时期,留质是很好控制将士的一个手段。所谓质,即是人质,能作为人质者,莫过于至亲,如父母,妻儿,古代打仗,那是不能带上他们的,这一来是行军不带家眷是常理,否则拖家带口转战千里,路上宿营还可以过过夜生活,那是集体旅游而不是打仗;历史上到不是没有这样的队伍,不过一般都是逃难的,要不然就是流寇了,如黄巾军很多便是,这些队伍说起来人数众多,但是打起仗那就是一溃千里,没什么战斗力的。所以一般正规军队不管多讲军民鱼水情,这军是军,民是民还是分的很清的,所以那些军属们绝对不会跟着军队,而是呆在大后方,再怎么说也安全点。这二来嘛,就不好直接明言了,但是大家都知道,就是做质,万一你做了逃兵甚或投降了,家人就要替你抵罪。这在现在看来好象不是很公平,但是在古代是很平常的,古代乃是以血缘为主的族群社会,个人和家族是分不开的,一人成名,全族荣耀,一人蒙羞,全族受辱。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要是一人获罪呢……株连九族也不奇怪。此外,还有保甲,连坐,当然,那是关系到社会安定等其他问题了,我们以后另找一章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