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三国随章侃 第十四章 徐州之失

时间:2024-07-31访问:7来源:历史铺

三国随章侃第十四章徐州之失(演义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驾幸许都吕奉先乘夜袭徐郡)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即便在极近的时间段也可能发生相同的两件事,甚至凶手是同一人,此章说的吕布夜袭徐州就是如此。在演义中,对此事描写的是非常的偶然,好象就是因为张飞醉酒打曹豹,引发曹豹报复,导致吕布进犯。而真实的情况却并非如此简单。在三国志注解中引英雄记的说法:“布水陆东下,军到下邳西四十里。备中郎将丹杨许耽夜遣司马章诳来诣布,言“张益德与下邳相曹豹共争,益德杀豹,城中大乱,不相信。丹杨兵有千人屯西白门城内,闻将军来东,大小踊跃,如复更生。将军兵向城西门,丹杨军便开门内将军矣”。布遂夜进,晨到城下。天明,丹杨兵悉开门内布兵。布于门上坐,步骑放火,大破益德兵,获备妻子军资及部曲将吏士家口。”在三国志先主传中就谈的比较简单“先主与术相持经月,吕布乘虚袭下邳。下邳守将曹豹反,间迎布。”其共同点是吕布主动攻打刘备的下邳,原本是徐州一员的曹豹势力是站在刘备对立面而支持吕布。其不同点是英雄记称在吕布进军期间发生了张飞与曹豹的争斗,并且张飞杀了曹豹。而演义将英雄记做了改动,加入了曹豹是因为张飞强行灌酒行凶而发怒,并暗通女婿吕布的事件,其很大程度是为了突显张飞的莽撞。但曹豹投向吕布自然并非演义说的那般简单。前文曾经说过,刘备能统领徐州是各方势力平衡下的产物,徐州本土势力无法选择出一个迎合各方代表的人物,而且他们或许也不愿意主动在乱世出头统领危机中的徐州,而不得不如当初兖州一般选择第三方的军事势力,也就是刘备接管徐州。但是,徐州是个烫手山芋,经过曹操的大屠杀,原本富裕的徐州遭到了极大的损失,尽管陈登称徐州户口百万,但是在遭到曹操两次攻伐并大加抢掠杀戮后,东海等郡破败不堪,几万人口被杀。已经远非当初的徐州可比了。内部势力分歧,且不说掌有原来军队实权的丹扬势力,就是将刘备扶植上徐州宝座的以陈登,糜竺为代表的本土势力也并非好相与的,一旦刘备有所处置不当,就可能闹出危机。最关键的是,现在的徐州危机四伏,北方袁绍和陶谦处于敌对状态,一度派兵增援曹操对徐州的攻伐,而公孙瓒已经处于袁绍下风,已无力支援徐州,曹操自不便说,乃是徐州大敌,只是陷于苦战和迎帝之中,无法抽身,但是一旦缓过气来,便可能再度伐徐州。而更糟糕的原本是盟友的袁术因为不忿徐州被刘备得到,而和徐州成为敌对状态,如此一来,徐州便是四面受敌。面对这样的困境,刘备也显出相当的政治才能,虽然在此时史载不多,但是从后来的历史看,他处理的颇为得当,对于外部势力,他向曾经与之交战的袁绍表现出和谈的意愿,从日后的情况看,袁绍对于刘备伸出的橄榄枝应该是接纳了,三国志注引中称“陈登等遣使诣袁绍曰:“天降灾沴,祸臻鄙州,州将殂殒,生民无主,恐惧奸雄一旦承隙,以贻盟主日昃之忧,辄共奉故平原相刘备府君以为宗主,永使百姓知有依归。方今寇难纵横,不遑释甲,谨遣下吏奔告于执事。”绍答曰:“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尽管说此是否真实待查,不过从袁绍日后对刘备的态度看,袁绍对刘备能投向自己这边是很欢迎的,而且刘备也加深了其关系,袁绍之子袁谭就曾经被刘备举为茂才;而对于不久前的大敌曹操,刘备一方面利用各种方法示好,另一方面也在时刻防备,比如收留吕布,虽说此事日后看是个失策,但是面对军力强横的曹操,吕布的存在是一个很好的帮助。而对于袁术方面,只怕敌对是唯一的选择,从徐州本土势力选择刘备开始就如此了,而选择和袁绍交好与袁术敌对,从当时的势力对比看,是相当明智的选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