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随章侃 第三十七章 诸葛亮与三顾茅庐
时间:2024-07-31访问:16来源:历史铺
三国随章侃第三十七章诸葛亮与三顾茅庐(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中的名篇,也是刘备和诸葛亮这对鱼水君臣的开始。诸葛亮和刘备的君臣关系一直被后人所称颂,不知有多少士人想找到刘备这样能尽其才的明主,而不知多少君王想找到诸葛亮这样的良臣,在离三国不远的东晋十六国,便有苻坚将自己比之刘备,将王猛比做诸葛亮,所谓“若玄德之遇孔明也”。可见刘备和诸葛亮的君臣相得传来已久,而这个历史传诵的君臣关系便是从三顾茅庐开始的。我们之前说过,三国演义真正的主角其实是诸葛亮,古代世人大都有个诸葛亮情节,希望自己能遇到明主,才为所用,三国演义的作者想来也不例外,所以在演义中将诸葛亮塑造的如此完美,而三顾茅庐作为诸葛亮的开场是演义中极其精彩的一出。三顾茅庐虽然只有此章,但其实早已在第三十四回便已开始,他先是写刘备流落荆州,寄人篱下,壮志不得酬,还遭到蔡瑁的陷害,不得不依赖的卢马的神奇一跃才脱出险境。这一回将刘备当时的处境写了出来,从而为刘备之后的求贤若渴做一铺垫。而这的卢马的神奇一跃也将预示着刘备得人之助。再到第三十五回,,刘备遇见司马徽,在此第一次听到伏龙之名,水镜一句“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这句话勾起了刚刚脱出险境的刘备之心,刘备遭此大事,正是徘徊之时,正想有人协助自己,而司马徽告诉他:“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正是打中了他那英雄之心的深处,这个种子一埋下,刘备以后再也忘不了着卧龙了,而司马徽适时的停话,不说卧龙真名,只是埋了一伏笔。而之后便得到了徐庶之助,我们看徐庶是怎么和刘备结识的?玄德闻歌,暗思:“此人莫非水镜所言伏龙、凤雏乎?”遂下马相见,邀入县衙。此时的刘备已经中了司马徽那句话的“毒”了。再到第三十六回,此回先写徐庶得到刘备的信任之后因中计被迫离去,这回的最重要之处在徐庶离去那段。一则写出刘备对徐庶的离别之情。“玄德哭曰:“元直去矣!吾将奈何?”凝泪而望,却被一树林隔断。玄德以鞭指曰:“吾欲尽伐此处树木。”众问何故。玄德曰:“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这也是为了之后三顾之事做一铺垫,想刘备为徐庶如此,为诸葛亮三顾也就很自然了。二则便是引出徐庶再度推荐诸葛亮,司马徽再加上刘备信任的徐庶两人之推荐,终于引出第三十七回的三顾茅庐。这用三回为引出诸葛亮做铺垫,尚不算完,这三十七回开头便是司马徽登门再度推荐诸葛亮,此时刘备求卧龙之心已经是达到顶点,三顾茅庐才正式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