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随章侃 第三十四章 长子继承下的迷雾
时间:2024-07-31访问:3来源:历史铺
三国随章侃第三十四章长子继承下的迷雾(演义第三十四回蔡夫人隔屏听密语刘皇叔跃马过檀溪)本章刘表请刘备赴宴,谈得一事,便是两子刘琦刘琮的问题,和袁绍一样,刘表也想废长立幼,而又犹豫不决,为何呢?演义中说限于礼法,什么样的礼法呢?就是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一般认为,这是周公所创,长期以来已经被世人所接受了,这主要是为了防止诸子为了继承权而发生纠葛,减少继承成本的一种制度,可以说,这种制度是相当有效的,不单是皇室,而且也是被世人所公认的原则。而袁绍和刘表都违反了这一原则,之后颇被人拿出来作为反面典型批判的,比如曹操在立世子时迟疑不决,贾诩一句:“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便让曹操立了曹丕。不过呢,理论上应该是由嫡长子继承,但是实际操作上却并非如此。其一: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所谓的长子呢,有时就意味着比其他儿子要死的那么早一点,当然哦,按正常来说,皇帝父亲也会比长子先走,但是往往就有几位皇帝寿命长的惊人,一般在平常人家里,有个老寿星是件好事,但是在皇家就未必是好事了,至少对于太子来说就是如此,这一方面要提防着下面的弟弟盯着自己的皇位眼红,搞出什么事来,另一方面要想这皇帝父亲哪天才会住进早就准备好的陵墓去,想来这不合孝道的事老天也不开心,所以白发老皇帝送黑发太子的事并不新鲜,有时还一连送一两个,明太祖梁武帝就不说了,就说这三国孙权吧,长子孙登就在他前头去了。(说起孙权,他也差点造成袁绍刘表一样的错误,就是偏爱三子孙霸,冷落次子也是被立为太子的孙和,造成两子相争的局面,不过他心够狠,我两个都不要了,废了孙和,杀死孙霸,立孙亮为太子。)这种是看谁活的长,这就是卫生健康的重要性了,在古代叫天命,怪不得谁,是最文雅的一种非长子继承的原因。其二,虽然有嫡长子继承制,所谓“立长不立贤”,但是实际上颇多时候立贤占了上风的,这里的“贤”大家千万不要认为是真正的贤,实际上“贤”就是皇帝所认可,所喜欢的就是“贤”,皇帝不喜欢的就是“愚”了,(当然,象晋惠帝那样明显的愚也是少见了。)就拿袁绍和刘表两个土皇帝来说,他们认为袁尚和刘琮是比较聪明,比较“贤”,但是并没有任何证据来证明这点。这样的唯贤标准只能导致各子为了争夺那个“贤”而明争暗斗,争政绩,争武略,争文采,争相貌,有时连再下一代也可以拿出来争争。(证明自己生育能力没有缺陷嘛!)这还算比较正常点,不正常点就贿赂皇帝身边比较宠信的妃子宦官大臣为自己说好话也是常见的事,至于拉帮结党,最后争到刀兵相间,连皇帝父亲也牵扯进去的也不希奇。袁尚和袁谭不就最后动刀到枪了嘛,曹丕得了皇位也想煎煎弟弟曹植呢。不过最著名的两个例子还是隋炀帝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啦,隋炀帝杨广认真表现,把父亲隋文帝和母亲独孤皇后迷的一怔一怔的,硬是把长子杨勇废了立了杨广为太子,正是所谓的兵不血刃啊。而唐太宗李世民就有些火暴了,玄武门之变干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父亲也吓的退位,是武力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