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随章侃 第四十三章 伐交
时间:2024-07-31访问:9来源:历史铺
三国随章侃第四十三章伐交(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本回演义说的是诸葛亮出使江东,正如我们在前几章介绍过的,历史中的诸葛亮地位远没有演义中那般高,之前虽然刘备有说与诸葛亮如鱼水关系,但是诸葛亮除了帮刘琦出了个点子外,在刘备那没干什么特别重大的事,不过也不能说诸葛亮就不受刘备重视了,只是因为刘备一开始本来在荆州就是客卿身份,刘表又没兴趣北伐,找刘备喝酒比议事要多,所以这几年也没干啥事,等刘表死刘备就是撤退战败跑到夏口,这段时期也不能指望诸葛亮有什么表现,所以演义把博望一战硬从刘备那抢来按到诸葛亮身上,也确实没办法,除了博望一战,这段时间没什么可说道的,你想出山之前把诸葛亮说成那样神奇,结果出山后没具体例子,那读者肯定要控告这主角有假冒伪劣之嫌了。闲话说完,再说回来,正因为如此,所以在史实上这次出使江东是诸葛亮第一次获得正式任务,这次任务执行的好坏就关系日后诸葛亮的前途了。而诸葛亮本就提倡与江东结盟,兄长诸葛谨也在江东任职,而鲁肃一见面便与诸葛亮结交:“肃谓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如此一来,诸葛亮便成了出使江东的最佳人选。这次出使江东一事对刘备来说也算相当重要了,刘备新败,实力大损,无力抵御曹操,只有寻找盟友共抗曹操才行,虽说鲁肃表示了会盟之意,但终需孙权同意才行,而此次结盟还包涵着日后刘孙两家合作中刘备一方的地位,这也是和诸葛亮的战略构想隆中对的重要一环,此次江东一行,诸葛亮的担子不小。孙子兵法中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外交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虽说没有实力,外交时腰杆子也硬不起来,若是刘备没有保留一些实力下来,任凭诸葛亮说的天花乱坠,也不可能让孙权同意与刘备联合;但是,若外交家软弱无能,就算拥无穷实力,三军用命,打了胜仗,最终的结局也和打败了一般。伐交者有五:其一,以强伐之:其意便是以自己强大的实力作为后盾,节节胜利,逼得对手签订城下之盟,这种时候的外交一定要狮子大开口,所谓漫天要价,获取最大利益,因为有胜利作为保证,这种外交便要蛮横无理,不讲情面,所需要的技巧便是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步收手,这种对软弱的对手最是好用。典型代表:金攻北宋,借自己的兵力强横和北宋朝廷软弱,漫天要价,把油水榨干为止。其二,以势伐之:其意是并没有绝对的实力,而是借助自己相对强大的实力造势,再遣人游说,许以好处,使对方认为投靠自己的势力最有利,一旦成功则自己势力大张。这种外交对外交人员的技巧要求很高,一定要善于打动对方的心理,投其所好,这种外交人员都是舌吐莲花,胆大妄为之人。典型代表乃战国张仪和楚汉时郦食其,前者乃是连横高手,将楚怀王骗得数次上当,最终连自己都被骗了去。后者游说齐王田广归汉,一张嘴说下七十余城,当真了得。(韩信趁机发动袭击,夺已经归汉的齐国之地,害的郦生身死,此事做的过分了些,有抢功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