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三国随章侃 第五十六章 三国派系

时间:2024-07-31访问:13来源:历史铺

三国随章侃第五十六章三国派系(演义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演义本回曹操大宴比箭,涉及了一大问题,便是三国之中的派系之分。说起派系,大家便就想起党同伐异,想起派系斗争,想起结党营私,反正总之是不好的事,所以某种程度之上,派系便和“恶”等同起来。只是,无论是东方社会还是西方社会,凡是牵扯上政治一事的便少不了派系,即便是一些声名极好的政治家,也脱不开干系,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其人立身极正,然而他变法却直接产生了一个新党,并且新旧之争延续多年,北宋之亡,说是新旧两党之争也不为过,东坡居士苏轼,可说是北宋首屈一指的大文学家大词人,可是也免不了派系之争,以他为首形成了所谓的“蜀党”,还有大史学家司马光,为人公正严直,但是对新法却恨之入骨,日后以他为首的旧党废除了新法,他们这三位在个人品格才华上都无可挑剔,可称得上“君子”,然而都免不了参与派系。美利坚建国元勋颇多才华横溢之辈,第一任总统华盛顿,财政部长汉密尔顿,第二任总统亚当斯,第三任总统杰斐逊,他们都曾经激烈的反对过党派,然而当美国正式开始自己的里程时,他们都卷入了派系之争,汉密尔顿,亚当斯,杰斐逊则更是美国政党政治的奠基人和美国政党的创立者。即便以无党派人士做了八年总统的华盛顿,在其任上虽然不断的和稀泥,但是也因为支持汉密尔顿还是杰斐逊困扰不已。至于西方民主的鼻祖,希腊罗马政治中的派系,则更不是希奇事了。所以,这派系斗争可说是与政治伴随始终的,只要涉及政治,不论你个人如何,终究要参与这些派系斗争。而且,派系也并不意味着祸国殃民,古代有所谓“君子党”“小人党”之说,我们也不说君子小人,就看这现代政治大都是政党政治,也不见得祸国殃民了啊。所以说,这派系并无好坏之分,我们断不能在看到“派系”两字便对此先入为主,产生厌恶之感。还是说到原题,为什么说曹操比箭涉及了派系问题呢?因为曹操在比箭时是将武官分两队的:“曹氏宗族俱穿红,其余将士俱穿绿”这已经将曹将划分出了两个阵营。而实际上曹魏集团的阵营远远不止这么简单。曹与夏侯自然是曹魏的顶梁支柱,自然不须多说,而在其余将士中也并不是铁板一块,早期便投奔曹操一直追随曹操的将领和后来作为降将参与曹军的将士自然而然的也分成两块。前者以于禁乐进等人为代表,后者如张辽徐晃。有两事或可窥其一角。关羽在曹营中待过一段时期,无论是正史或是演义都谈到与关羽交好的乃是张辽徐晃,而这两位最大的特点便是和关羽一样,并非起初便和曹操起事的元勋,之前都有旧主。另一事便是在救援襄樊时,在是否任用庞德一事上曹操犹豫再三,为何?便是庞德并非如于禁一般跟随自己多年,又有旧主在刘备处的关系。(当然,日后却是曹操信任的于禁投降,曹操怀疑的庞德忠心,这又是另外的事了。)这说的还只是武将,文臣之中也有分别,便如曹魏世子之争,支持曹植和支持曹丕的便分成了两派,演义中出名的杨修之死原因便是他支持曹植已经不是秘密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