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三国随章侃 第五十三章 两淮

时间:2024-07-31访问:2来源:历史铺

三国随章侃第五十三章两淮(演义第五十三回关云长义释黄汉升孙仲谋大战张文远)历史小说家是怎么用史料的,演义在此回为我们做了一个榜样,演义本回,太史慈终于死了,太史慈在历史上死于建安十一年,可说得上在床上平稳的死去。但是作者大概是对太史慈非常欣赏,认为此类英雄人物怎么能这样平淡死去,又或许对太史慈死前的那段话颇为欣赏:“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这是《吴书》中记载的太史慈临终之言,演义中改成“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或许是因为对太史慈的壮志未酬身先死有所不平,作者将太史慈的死推迟到建安十三年末,经历了赤壁大战,不单如此,他认为英雄之死一定要有一个大场面才行,所以将太史慈安排到孙权攻合肥一役。这还罢了,作者又想安排一个好对手,所以将张辽挪了过来。张辽战孙权确有其事,之后演义第六十七回也谈到了张辽威震逍遥津之事,这件事在历史上也是很出名的,大致和演义第六十七回所谈差不多,孙权在和刘备达成协议再分荆州后攻打合肥,被张辽杀得大败。但是,本回中的孙仲谋大战张文远就有些牵强,确实孙权在建安十三年末赤壁大战后围攻合肥不下,但是史书上并没有说到张辽有参与此役,张辽驻守合肥是在建安十八年曹操在攻打孙权回军后的事,建安十三年的张辽应该在长社驻守,不可能和孙权的大军作战,在孙权攻打合肥后曹操倒是派了一位姓张的去救援,但是并不是张辽而是张喜(曹操传中此人的名是上喜下心。说到这里,随便扯一句,假如有哪位朋友名字很生僻又想青史留名的话那要不成为主角中的主角,这样你的名字再生僻也会为人所知,千万不能成为配角啊,不然要害死后辈的历史爱好者的,当然,改名也是一种不错的做法。)再扯回来,演义之中所谈到的张辽治叛变一法也是历史上张辽在长社发生的事,作者把张辽从历史上的长社拉至演义中的合肥助阵。(对了,还不单是一个人,还把李典乐进一起拉了过来,或者说把他们三人驻守合肥的时间提前了五年。)来为太史慈的死做见证,太史慈也真算死的辉煌了。(另一大作用也许是为了日后的张辽威镇逍遥津做铺垫吧,不过在我看效果一般。)历史小说虽然脱胎于历史,但是在作者手中那历史就象橡皮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都是为了书中的情节人物服务,我们也没办法指望作者在文后注释此段真实历史如何如何,那样就不好看了,小说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想让人把假的当成真的。只是他搞的真真假假,又比真实的历史更吸引人,反倒更令人注意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