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三国随章侃 第五十章 所谓快意恩仇

时间:2024-07-31访问:6来源:历史铺

三国随章侃第五十章所谓快意恩仇(演义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本回便到了有名的华容道,经过近年来对三国真实历史的宣传,想必大家也应该知道了华容道关羽放曹操乃是子虚乌有的事。三国志的注引中确实提到曹操退兵乃是从华容道走的,老弱残兵填草死伤甚多也说到了,还说到刘备想放火来着。只是关张赵三人在半途又抢劫又放人的事就是演义胡扯了。其实想想也明白,哪有这么巧的,曹操不笑没人来,曹操一笑就钻出个大将,而且赵云张飞脑袋锈住了,就抢旗帜来着,把人都留给关羽。不过也许演义写的太好的缘故,倒是有很多人对华容道深信不疑,更结合下一回演义诸葛亮的天象说得出了诸葛亮放曹操乃是为了防止孙权的说法,也难得诸葛亮受了一次冤枉。不过本章到也不是为关羽诸葛亮喊冤来着,只是想说一下我自从小时候便产生的疑云,在前言中我说过很小时候便读了三国,自然一般人都先读演义再读三国志,那时便和诸多演义迷一般,对关羽放了曹操痛恨不已,认为要是曹操在华容道被擒,日后关羽也不会死,刘备和诸葛武侯也不至于壮志未酬身先死了。后来读了三国志才知道华容道是子虚乌有,但是心头疑云刚去一个,便又来一朵。便是,关羽在演义中放了曹操,还犯下大意失荆州的错误,为何众多受演义影响的人还尊其为义薄云天的关二哥呢?为何演义中的华容道却好象没有为关羽抹黑,而是更加增添了光彩呢。五年前我重读三国水浒,终于明白了。我们之前一章曾经谈过关羽,那主要是说真实历史上的关羽,说其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忠义气两字,而对大部分平民百姓来说,“忠”字虽然重要,但是或许一辈子也没有机会可以表达,而“义”字则不同,在古代社会,“义”便是大多数人应该要尊重的行为规范,而华容道关羽放曹操则不单不违背“义”,反而显得关二哥更为有情有义。古代中国的道德规范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都说古代中国和中国周边国家都属于儒家文化圈,不过儒家文化的范围很广,且不说儒家本身就有多个流派,就说道家佛家对传统儒家也有很大的渗透,所以说这个儒家文化,就算是资深学者,不花一辈子的工夫,只怕也难得全貌。古代虽然有大量学者毕生研究儒家,但是更多的平民百姓连字都不识,要让他们理解学者的那些只怕是太难了,只能选择最能理解的内容来教育百姓;这就好象我们现在虽然号称法治社会,但是烦琐的法律知识也只有专业人员如律师才能明白,一般人能知道基础的法律知识便已经足够了。那古代平民百姓的道德规范是如何的呢,这只怕一本书也写不完,我们只说与本章有关的内容,便是“义”。什么是“义”,若是学者研究,只怕引经据典,没个几万字写不完,但是对老百姓来说,不需要那么复杂,八个字就可以说明:“有恩报恩,有仇报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