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随章侃 第五十八章 尴尬的徐晃
时间:2024-07-31访问:6来源:历史铺
三国随章侃第五十八章尴尬的徐晃(演义第五十八回马孟起兴兵雪恨曹阿瞒割须弃袍)本回演义中描写的是马腾被曹操诱杀,马超起兵报仇,不过在正史中则不同,正史中马腾与韩遂交恶,又觉得自己年老,此时曹操征召马腾,马腾就此入京,担任卫尉一职,此后曹操也征召马超,并封马超为都亭侯,偏将军,但是马超一直没有入京,在凉州统领马腾旧部。马腾韩遂等人,占据凉州,若说他们有与曹操一争天下之心,只怕未必,但是却有割据一方的野心,这与曹操的目标自然是完全冲突的,曹操初期中原未定,又与孙刘两家鏖战,所以对凉州群雄采取怀柔政策,征召马腾马超也是为了瓦解凉州势力,而马超不入京则意味着他对曹操的戒心未除,他与曹操的对抗只是时间问题而已,曹操在控制北方,而对孙刘联盟暂时无法打破的情况下,西进的选择便摆上了日程,而这也意味着与马超的一战就要开始。而在胜负未定之时,马腾自然不会被曹操所杀,毕竟人质只有在活着的时候才有用,所以在马超兵败之后,马腾才被曹操斩首。(当然,假如曹操兵败,马腾也不免会成为泄愤的道具而被杀吧,左右都是死。)演义如此描写是为了突显马超这个人物,也是为了增强演义中的戏剧冲突,也有连接上下文关系的因素,迎合之前马腾加入密诏的说法。不过本章说的不是马超的事,而是说演义中马超在攻打潼关曹军发生的一事。演义中马超攻打潼关,曹操派出了曹洪徐晃守潼关,并要求他们守十日。“操知失了长安,不敢复议南征,遂唤曹洪、徐晃分付:“先带一万人马,替钟繇紧守潼关。如十日内失了关隘,皆斩;十日外,不干汝二人之事。我统大军随后便至。”这一段故事颇有趣味,一般而言,一军之中,必有主从之分,但是这段文字中却看不出曹洪徐晃哪个为主,哪个为次,到是从曹操说的十日之约看,两人都有责任。凡作战者,必须做到“令行禁止”,而要作到这一点,便需要做到集权责于一身。作战是一种独裁的艺术,一军之中只能有一个主帅,断断不能出现多人指挥的情况,不然指挥混乱就是常事,而指挥混乱在作战时便往往是兵败的同义词。唐朝安史之乱,乾元元年九月,唐肃宗调动九节度使兵力进围叛军所在的邺,其中不乏善用兵的郭子仪,李光弼,但是唐肃宗担心此两人兵权过大,故意不设主帅,只任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各军无统一指挥,久围邺不下,在与史思明作战时遇到一场狂风,唐军便一哄而散。古代因通讯的限制,各路之间沟通困难,假如不设立一个统一的指挥机构,相互协调,各军各行其是,只会被各个突破。(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古代作战比现代作战更需要一个庞大的作战计划才行)就以曹军来说,于禁乐进张辽都是曹军有名的将领,他们在屯守颍阴,阳翟,长社时也发生相互不服气的事,曹操便以赵俨参三军,从中协调,屯守尚且如此,在外出征更是要有主从之分,设一主帅,从中指挥协调。(当然主帅的人选也相当重要,名望不足,能力不够都会导致兵败的结果,所以兵法中极其强调主帅的重要性,选对了主帅便意味着战争胜利了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