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三国随章侃 第八十章 国号传承

时间:2024-07-31访问:7来源:历史铺

三国随章侃第八十章国号传承(演义第八十回曹丕废帝篡炎刘汉王正位续大统)本回演义中曹丕逼献帝禅让,立国为魏,而在成都的刘备得知此消息后也称帝继承汉王朝的传承,这一般可认为是三国时代正式开始形成,刘备是承继汉朝,自然国号还是汉。至于我们后来所说的蜀或者蜀汉则是后世或敌国对其的称谓,在蜀汉内部,一直称自己为汉,所以诸葛亮自然是大汉丞相,而不是什么蜀汉丞相或者大蜀丞相,张飞也是大汉车骑将军,刘备则是汉昭烈帝,而不是先主,(或者称先帝)若是我们现在回到那个时代的益州,张口说什么蜀国蜀汉先主后主,那要不当时的人不明白你说什么,要不就把你当住间谍抓起来斩了。在献帝之前,除了袁术外,各路诸侯也都是统一打着汉王朝的旗号,曹操要称魏公魏王也是建安后期的事了,孙权那吴王还要等曹丕称帝后才封,至于刘备一直就是汉朝旗号,压根没换过,根本就见不到一个蜀字。这个蜀能在日后传播开来还是拜陈寿的三国志所赐。陈寿写三国志时晋朝已经一统,晋朝因为是由曹魏传位而来,所以自然要将曹魏视为继承汉朝的正统,所以陈寿的三国志魏书中曹操曹丕等人都是帝王本纪的形式,而刘备孙权则是称先主吴主,以传记形式。尤其对于刘备这边最是煞费苦心,刘备是以汉为国号,传承汉朝的,但是这样不能写啊,写了那曹魏算什么?晋朝算什么?难道三国志写魏书汉书吴书?汉朝还没亡?那晋朝继承曹魏岂不是名不正言不顺,这样陈寿的脑袋肯定不要想要了。(本来就是降臣,还搞小动作。)所以陈寿才写作蜀书,为此还刻意将刘焉刘璋这两位拉来作为蜀书的第一传刘二牧传。要说孙坚孙策作为吴书第一还就罢了,本来就是孙权的父兄,基业也是靠孙策打下来的,这刘焉刘璋和刘备何干?(按这样一来袁绍要列在曹操前面了,)陈寿这样做也就是让这看上去象是蜀书而不是汉书。用心可谓良苦。陈寿这样做引起了日后蜀汉还是曹魏是正统的极大争论,站在曹魏一边的多以献帝禅让为借口,其实这也就是历史为政治服务的典型罢了。(同样是一朝,东西晋,南北宋就站在两个不同的角度支持蜀汉和曹魏)要说禅让,王莽也是正统禅让的,可是谁又把那个“新”王朝当回事了,当年若是蜀汉夺了天下,谁又敢搞个蜀书出来,成王败寇,便是如此,失败者连名字都要打个记号。三国的问题说到这里,再说些有趣的话题,一般我们说汉朝,都是指的两汉,也就是刘邦建立的西汉和刘秀再兴的东汉,但是以汉为国号的可并非一家,三国刘备建立的蜀汉,这个大家都熟悉,灭了西晋的也是“汉”,那就是刘渊建立的“汉”,他不单建汉,还是将刘禅为孝怀皇帝,将刘邦刘秀刘备尊为三祖,这架子做的是继承蜀汉的样子。不过有两大问题,第一个是刘渊是匈奴人,这个刘姓太不正宗了些。当然,刘渊也有他的道理,他认为匈奴和汉朝皇帝和亲多年,这个血缘还是很近的,至于这个母族父族血缘的问题我们不去管他,怎么说都把姓都改了,何况日后沙陀族的李存勖也做了唐皇不是。不过关键是他的侄子做了皇帝后马上就把“汉”这个国号改了,这把国号都改了,自然也就没办法继承汉朝了。除此之外,十六国中占据四川的成国在李寿得位后把“成”改成“汉”,所以后来干脆把这个政权前后统称为成汉了,实际上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个政权都是一家子出来的,但是国号不同,就好象刘渊时期是“汉”的政权在他侄子时期便改成“赵”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