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三国随章侃 第七十六章 荆襄战役(下)

时间:2024-07-31访问:4来源:历史铺

三国随章侃第七十六章荆襄战役(下)(演义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战沔水关云长败走麦城)建安二十四年十月,孙权遣使上书曹操,以讨关羽自效,曹操率大军屯摩坡,召集人马,以图关羽,并射孙权书信于樊城内外,守兵士气大振,而关羽得书后疑之,犹豫未退兵。建安二十四年闰十月,吕蒙率兵着白衣假冒商人偷袭荆州,关羽所置江边屯兵尽数被擒,不得传信于关羽,这便是我们常说的吕蒙白衣渡江。吕蒙先取公安,再夺江陵,两地受将傅士仁糜芳先后降敌,同月,徐晃破关羽之围,樊城内外相通,关羽退兵,然水路依然在关羽控制之下,襄阳之围未解。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关羽知江陵被占,后路被绝,还兵南下,又中吕蒙离心之计,兵士大都离去,不得不退保麦城,这便是我们常说的走麦城。孙权诱降,关羽行诈降之计遁走川中,孙权使潘璋断其后路,十二月,关羽父子被马忠所擒杀。荆襄战役结束。荆襄战役的急转而下,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孙权的介入。关羽在之前占尽优势,形势大好,虽然徐晃遣兵解围,又有曹操大军在后,然关羽在撤樊城之围后仍可控制水路,围兵襄阳,可见其余力尚足,之所以不继续围困樊城,固然有徐晃解围之功,但是更关键的因素还是在当时的局势之下,即便击败徐晃,之后还有曹操,樊城既然拿不下来,又有孙权的流言在后,不如退兵为上,也就是说,关羽的退兵只是战略性的退兵,并非战败而溃,关羽之实力未损,假如孙权不动兵,关羽退回江陵,以其俘虏三万曹军,迫降于禁的战绩,依然可以算得上打了一个大胜仗。然而孙权的背后一刀将一切的结局都改变了。此战中东吴最关键的一役莫过于白衣渡江,若是渡江失败,传信于关羽,关羽回军,东吴之军只有败走一途。然其渡江成功,关羽与后方音讯断绝,则吕蒙可从容布置对公安与江陵的攻击。而其次便是傅士仁糜芳的投降,烽火不举,公安江陵在吕蒙猛攻之下,陷落只是时间的问题,然则,傅士仁糜芳的投降则加速了其进程,若是傅士仁糜芳死守,或许有等到关羽回兵的可能性,如此一来,虽然关羽疲兵或许仍会战败,但是不战而溃,东吴不战而胜就不太可能了。尤其关羽得荆州人心,在公安江陵陷落后仍有人举兵以抗东吴,时间一长,事态便有变化。(与演义中傅士仁那一门心思投降的形象不同,其实傅士仁一开始并不想投降,不见来劝降的虞翻,在收到其书信再三考虑投降后,东吴对之还疑虑重重干脆带他去招降糜芳,当然其中也没有什么傅士仁斩关羽来使的戏剧性场面,在三国志中,说的是以仁示之,没说到傅士仁这么勇敢入城劝降,至于糜芳确实有孙权早就与之连通的说法,但是也一般认为是他看到傅士仁已经投降,公安已失后再投降的,在投降之后,城中守兵对关羽依旧很忠心,还试图设伏,但是被识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