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随章侃 第八十四章 彝陵之战
时间:2024-07-31访问:3来源:历史铺
三国随章侃第八十四章彝陵之战(演义第八十四回陆逊营烧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阵图)彝陵之战是汉末时期三大重要战役之中的最后一战,此战的结局从而确定了日后几十年的三国鼎立的局面,从一定意义上说,也决定了日后蜀汉东吴两国的战略格局。与前两次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不同,彝陵之战并非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演义里大都有一个极坏的毛病,便是喜欢在作战数字上胡作修改,尤其是当史实中对这个数字并不明朗的时候,便自作主张,乱改一气,而且一改便是以十万为单位递增。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都有这样的毛病,其中赤壁之战还可尚说基本按照史实,因为在演义中引用到了史书上关于曹军的资料,八十余万与二十余万两个数字,自然演义中是着重表现这八十余万的。而在官渡之战中,演义第三十回中称官渡袁军七十万,曹军七万,这比例倒是也算没错,史书中确有袁军十倍曹军之说,不过这数字就有过度夸大之嫌疑,官渡袁军在七万到十万左右,曹军大致在二万左右,这演义如此夸大,也就是那喜欢将十万为单位的坏习惯。到了彝陵之战,这个习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给刘备生生造出七十五万大军的声势,当时整个天下人口不过数百万,军队不过几十万,若刘备真有七十五万的大军,别说东吴,便是天下都被刘备占了。说来也可怜,刘备当时只占着巴蜀,以巴蜀人口来说,只怕是要把上至八十岁,下至八岁的男丁都派遣上阵才行,考虑到运粮还需大量人力,那只有请躺在巴蜀地下的鬼来帮忙了,如此老弱残兵,又动用歪门邪道,难怪刘备会输啊。开个玩笑,其实刘备这次伐吴,估计只有七十五万的零头,五万上下而已,蜀汉本就地域有限,兵力有限,荆州的兵力又因为关羽军团的失陷而告覆灭,只有汉中与蜀中能提供这次作战的兵力,其中还要考虑到在领土需要布置一定的兵力进行防御,蜀汉兵力不可能倾国而来,至多也就五万多一些而已。而在东吴方面,获得荆州后实力大增,为了应对刘备的这次攻势,孙权可说是倾其全力,除了布置部分兵力防御曹魏和本土外,主要兵力主要是针对刘备,其中最主要的便是陆逊为大都督的军团,大致在五万左右。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陆逊是孙权任命的第一个大都督,之前周瑜吕蒙虽然统领大军,但是都没有大都督这个名号,陆逊是第一个大都督,这一方面是因为陆逊的资历不足,不加大都督之衔无以统御众将,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孙权将大部吴军调至与刘备对抗,不明置一个大都督不能控制全局的缘故。孙权的选择是彝陵之战获胜的关键之一。实际上彝陵之战中,任何一方都不没有谈到敌众我寡或者敌寡我众等双方兵力相差极大的说法,而在官渡和赤壁中,都有兵力相差悬殊的评论,由此可见,彝陵之战中蜀汉东吴两国都是倾力而战,两国实力相当,兵力也大致相当,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