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随章侃 第九十六章 险之不险
时间:2024-07-31访问:5来源:历史铺
三国随章侃第九十六章险之不险(演义第九十六回孔明挥泪斩马谡周鲂断发赚曹休)曹魏太和二年,蜀汉建兴六年,对于曹魏来说是个头疼的日子,前几年虽然和东边孙吴总是打得热闹,但是在西边,蜀汉却是没什么动静,至于那些蛮夷嘛,倒也用不着放在心中,本来就不是一个档次的对手。结果,这一年一开始,蜀汉解决完南边的问题,就向曹魏动手了,还好之前一年的冬天,司马懿及时解决了反叛的孟达,要不然让蜀汉平白得了上庸,那更是麻烦了,不过这蜀汉也闹得要魏明帝亲自到长安督战的地步,也幸亏得在街亭老将张郃大胜布置失当的马谡,逼得诸葛亮退兵,不然事态发展下去,也真难说会如何。好容易这西边歇息一下,那东边又出了问题,大司马曹休也算得上老将了,结果被周鲂一个断发的鬼伎俩给骗了,几万将士就被诱到了虎口里,也亏得陆逊小心谨慎,而曹休又醒悟的早,或者说跑得快,但是也是丢盔弃甲,悲惨的很。这曹休还生了一阵闷气死了。等到年底,蜀汉这边又来骚扰,还好陈仓守住了。不过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曹魏要真正面对蜀汉和孙吴两面夹攻的情况了。好,问题这就来了,这蜀汉孙吴两国虽然实力不如曹魏,但是合在一起对付曹魏,怎么也要把曹魏折腾得够戗才对,尤其后来曹魏内部还出了问题,怎么反而曹魏越大越强,后两者却先后灭亡了呢。诚然,蜀汉与孙吴之间,沟通上是有些问题,外加还有古代的通讯方式不便,所谓的两路并举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这对于曹魏是一样的限制。至于诸葛亮时期蜀汉与孙吴之间的联合对敌,虽然说效果有限,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但是也总比当年刘备时期的合作要好些,但是战果比之于那时也只能说一般甚至还有所不及。实际上,即便是日后南方政权同时拥有蜀汉孙吴之地,但是对于中原政权的战果也只能说是一般而已。这一切是为什么呢?在这边上,我们应当先抛开个人能力的因素,当时蜀汉有诸葛亮,孙吴有陆逊,都是杰出的人才,当然相对的曹魏也有司马懿等人,但是这些所谓的名将偶然的因素太大,正如之前所谈到的,人才的分布是平等的,所以名将出现的概率对于双方来说也都是平等的,所谓的名将不能作为决定一切的佐证,何况在南边也出现过如刘裕这样不世出的名将,但是总体上还是中原政权强于南方政权。再抛开民风与军队战斗力的说法。所谓民风南不及北这种论调其实是成很大问题的,不说当年春秋战国吴越楚等南方诸侯之强盛,秦末由江东起家的项家叔侄,就说三国时期这孙家三父子不就是带着江南子弟对抗着中原诸侯吗?川中之民风更不用说,若真是南方人软弱无能,也不会多次形成这个南北对峙的局面了。而战斗力的方面,更是如此,所谓的军队战斗力是完全可以训练出来的,南北对峙时双方都出现过极强战斗力的军队,但是这些军队并没有出现在固定的一方,这其中将领的训练与实战经验比地域性更为重要。前者我们已经说过,这对于双方都是公平的,至于后者,在常年的情形之下,实战经验不存在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