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三国随章侃 第九十四章 重要角色的登场

时间:2024-07-31访问:5来源:历史铺

三国随章侃第九十四章重要角色的登场(演义第九十四回诸葛亮乘雪破羌兵司马懿克日擒孟达)在说正题之前,先简单说说本回的内容。曹魏面对蜀汉时,请来了羌兵助阵,说起这羌。在东汉朝廷来说实在是一件头疼的事,东汉对匈奴作战可说是节节胜利,战绩之辉煌比起西汉不虞多让,这也是因为有西汉的基础的缘故。但是东汉对付这羌便是头疼至极,这到并非羌人比匈奴还要厉害,实际上羌人在东汉年间一直没有建立如匈奴一般的强权,而东汉军队对羌人在军事上也往往占据主动。但是关键的问题便在于这些羌人游动不定,降而又叛。这些羌人分散在各处,但是必要时却又会聚集起来对东汉各处进行攻击,等大军来了打败了他们就一哄而散,一时归降,一时又叛变。东汉对这些变幻无常的羌人也没有办法,将他们迁移关中各处意图好好管理,结果适得其反,这些羌人就在关中闹了起来,东汉末年为这些羌人实在伤透了脑筋。其实各代中原的政权面对的往往是这些以游击战方式的边疆民族,这些人往往时而聚集,时而分散,骚扰抢劫多于作战,说他们是战士更不如说他们是土匪马贼更为妥当,偏偏因为大草原的限制中原政权对这些人都没有办法,消灭不太可能,他们一打就逃,而且就算灭了这族,还是有其他族会取代真空。屯田到是一个好办法,但是费用太高,很不划算,这些不适合耕地的地方要改造起来太花时间人力物力。相比起来造长城这种消极防御到是最经济的办法。(自然,这其实还主要是为了对付骚扰战,万一出现草原强权还是要派大军才行。)这种情况只有自然条件或者技术条件变化的时候才会变化,比如草原突然变成耕地,铁路的出现,其实也就是说只有当机械化来临才能彻底的解决草原的游击战。自然,羌还和匈奴不一样,羌没有建立如匈奴一般的政权,大多数情况下是以部落的形式出现,自然也对中原政权产生不了什么危险。东汉主要是对他头疼,三国时期曹魏和蜀汉虽然都拉拢之,但是并不把他们摆到盟友的地位,这一方面是羌人的作战实力远逊于两大政权,无论哪方都能轻易制服之;另一方面这些羌人实际上虽然时常骚扰,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往往也为中原政权所驱使,东汉的一些边乱往往是汉羌一起叛乱,而且还往往是汉人做首领,比如三国演义就常说到马超为羌人敬为天神,这历史上应该没这么夸张,但是马超等人能募集到大量羌人为之死战确实是事实。所以在三国时期,这些羌人一时归于蜀汉,一时归于曹魏,摇摆不定,内部也四分五裂,但是无论如何,他们的归属都成为不了战争的决定性因素。演义中将羌人兵器写得很是厉害,什么铁车兵,飞锤弓弩,这点在写孟获时候也提到过那些蛮兵兵器厉害,有些奇淫巧技。自然他的对手诸葛丞相等人则技术上不如对手,却能用智谋上屡屡胜出了,这不单是三国演义如此,其他的演义小说都有这样的事,什么边人往往奇淫巧技厉害,而我中原则是以智谋取胜。真是天叫可怜,演义作者为了夸大那些边人力量显出这主角本事倒也罢了,却是害苦了那些把演义当真的读者,满清末年一些自以为熟读三国演义的将领见得那些夷人果然奇淫巧技厉害,便真打算以智谋取胜,可惜也不想想,真的奇淫巧技厉害,智谋会差到哪里去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