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随章侃 第一百零七章 政变与辅政权臣
时间:2024-07-31访问:13来源:历史铺
三国随章侃第一百零七章政变与辅政权臣(演义第一百七回魏主政归司马氏姜维兵败牛头山)诸葛亮死前,三国虽然相互之间征战不止,但是三国内部基本上还是稳定的,诸葛亮死后大概过了十五年,这三国中两国自己内部的局势就乱了,先是曹魏内部发生了一次政变,司马懿诛杀曹爽及其党羽,夺得曹魏大权,也就是演义本回说的故事,而演义的下一回则说到了另一件政变,便是大概司马懿在曹魏政变之后五年,孙吴内部也发生了一次政变,孙峻诛杀了诸葛恪一族,夺得大权。三国之中也只有蜀汉比较稳定,没闹出什么大事来,诸葛亮日后备受称颂,他留下的政局稳定也是很大因素。自然,这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我们在下文中就会具体分析。我们先说说这两次政变。曹魏这边的政变在演义中介绍的其实已经很详细了,曹叡死后,曹爽与司马懿辅政,曹爽渐渐架空了司马懿,大权归于曹爽之手。尽管架空了司马懿,而且从曹爽派李胜去探听司马懿病情来看,曹爽对这个老头还是很警惕的,但是在曹爽的心里,其实是想让司马懿在家养老,就这样老死最好。毕竟司马懿两代辅政大臣,多年掌军,在朝中影响甚大,真要弄强,国内也会动荡,曹爽这个人的性格也是比较懦弱,反正司马懿年纪也这么大了,就让他老死,那样就一了百了。从曹爽日后的态度就看得出来,以为司马懿只是要夺权,没想要他的性命,他实际上也没想过要司马懿的命。但是曹爽这样想,可司马懿是何等人物,对于权谋之争早已了然在心,曹爽想等他老死,他可不会就乖乖等死了,装病的那刻,他便在蓄谋以图曹爽。这里要说的是,十分有趣,和他们的年纪一样,曹爽身边的党羽多是新一代,(如何晏李胜,毕轨等几位后来连同曹爽一起被杀的都是第二代的人物了,和曹爽关系密切因为害怕获罪逃到蜀汉的夏侯霸,后来被杀的夏侯玄也是一样,那个号称智囊的桓范,虽然曹爽一党,但是都是建安的人物了,曹爽敬之,但并不是很亲近,不听他的意见其实很正常。)而司马懿则在老一代人物多有支持者,不过曹爽若是再经营几年,司马懿的势力真要全部清空了,但是司马懿怎么会给曹爽这样的机会。其实不是很好的机会,毕竟有天子在身边,司马懿真要发难,曹爽如同桓范建议的那样对之,鹿死谁手不可知。但是这也是司马懿唯一的机会,曹爽党羽多跟随其出行,都城空虚,这个机会失去便不再来,司马懿为人用兵老道,孤注一掷,曹爽有天子,司马懿就挟制太后对之,控制都城大权。但是即便如此,司马懿还是心里担忧,毕竟对方有天子在手,真要对峙起来,也未必能占得上风,何况当时还有两国在外虎视眈眈呢!所以不断遣人说服曹爽,终于利用曹爽的性格迫使之屈服。曹爽虽然屈服,但是司马懿并没有放过他,日后找了罪名将之及其党羽族灭,这时候司马家族准备独掌大权的心思已经很明显了。(从这点看,当时跑到蜀汉的夏侯霸比曹爽夏侯玄要了解司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