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三国随章侃 第一百一十八章 三士之死 (上)

时间:2024-07-31访问:7来源:历史铺

三国随章侃第一百一十八章三士之死(上)(演义第一百十八回哭祖庙一王死孝入西川二士争功)公元263年冬,蜀汉灭亡,公元264年春,当时天下的三大名将,蜀汉最后一战的主角,蜀汉大将军姜维,曹魏司徒钟会,曹魏太尉邓艾先后死亡,三士之死,并非沙场战死,也并非自然死亡,而是他们三人卷入或者说参与了当时围绕蜀汉这个战利品而发生的一场乱局。尽管说邓艾在这场乱局之中扮演的或许是受害者的角色,但是这场乱局却是他引起的。在说乱局之前,我们先介绍一下邓艾,邓艾,义阳棘阳人,自幼丧父,跟随母亲生活,在曹操南下后迁徙到汝南,成年之后为吏,后得司马懿赏识,在江淮屯田,后辗转各地,在几次大的战役中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华,后期主要在西部领军与姜维率领的汉军对抗,多有成绩。蜀汉一战中,以偏师行险攻蜀汉腹地,迫使蜀汉投降,立得头功,升为太尉,增邑二万户,其二子封为亭侯,各食邑千户,其赏赐可说无以复加。然则,这样一个大功臣在几日之后便获罪坐上囚车,这其中的主要原因便是邓艾在蜀汉投降所奉行的政策。刘禅宣布投降可说让邓艾欣喜非常,尽管说当时成都被破已成定局,但是并不意味着破成都的功劳会落到邓艾手中,相反,当时邓艾军经过长期征战,粮食缺少,军事疲乏,若是刘禅坚守下去,待得姜维回军,邓艾的处境就非常难过了,战败或者退兵都有可能。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魏军的失败,毕竟钟会大军已经到来,但是这是邓艾的失败,兵临城下最终却还是要等得钟会来分功。说到战功,不得不在这里说句题外话,古时或者说战时军功的丰厚可说是没有其他功劳可比,所以对军功的争夺也是颇为激烈,司马家对蜀汉和东吴的两次讨伐应该说都很顺利,蜀汉这里还有些麻烦,东吴那次顺利很多,投降者众多,几次战事又都是大胜,反倒是晋军内部为了争功闹得不可开交,差点相互打起来直到战役结束王浑与王濬还因为军功争执不已,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军功的赏赐丰厚,尤其是破敌首城,更是头功。邓艾因为刘禅的投降顺利获得头功,为了安抚人心,他对蜀汉官吏军民都颇为优待,这倒也正常,新降之地安抚本就是常事。但是邓艾在此时上表的建议却犯了大忌讳。他在上表中是这样说的:“兵有先声而后实者,今因平蜀之势以乘吴,吴人震恐,席卷之时也。然大举之后,将士疲劳,不可便用,且徐缓之;留陇右兵二万人,蜀兵二万人,煮盐兴冶,为军农要用,并作舟船,豫顺流之事,然后发使告以利害,吴必归化,可不征而定也。今宜厚刘禅以致孙休,安士民以来远人,若便送禅於京都,吴以为流徙,则於向化之心不劝。宜权停留,须来年秋冬,比尔吴亦足平。以为可封禅为扶风王,锡其资财,供其左右。郡有董卓坞,为之宫舍。爵其子为公侯,食郡内县,以显归命之宠。开广陵、城阳以待吴人,则畏威怀德,望风而从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