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从永安托孤看三国权力交接

时间:2024-07-31访问:3来源:历史铺

诸葛亮与李严,在刘备的托孤安排下,一主一次挑起了蜀汉未来的重任,永安托孤不仅是一次后事的交代,而且是一次准政权交接,其处理的结果直接影响蜀汉命运乃至三国的政治格局。不少人认为由此李严全面掌握了兵权——至少,在刘备亲自安排和授意下,李严掌握了蜀汉军权,在实权上仅次于诸葛亮甚至与之平行,某种程度上有节制诸葛亮的意思。而实际上如何,至少从后来发展情况上看,并非如此:1、尚书令掌有相当大的实权,但存在一个问题,他向谁负责、受谁节制——这个很简单是皇帝,而问题是刘禅尚未成年,起码是不成熟的接班人,他既没来得及树立自己的威信,也没来得及培养自己的羽翼,纯粹就是被隆重推出的“新产品”,那么李严不受节制、权倾朝野了么?首先一个事实是,诸葛亮以丞相身份开府了,这是另一套政务处理机构——与其说是刘禅批准诸葛亮开府的,不如说这是刘备的意思:“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以刘备之明,不可能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当着李严对诸葛亮说这番话——当然,李严当时是否在场也待考证,但从后来的事态发展来看至少李严是知道这回事的,那么刘备的意思很明显,意在以诸葛亮为主主持政局。以刘备对诸葛亮的了解和对当时情况的掌握,这不大可能是一种让诸葛亮效忠的权术心理,也不是做给李严等人看的政治过场,而是再一次明确蜀汉的立国宗旨:统一中原,匡扶汉室——这一点诸葛亮与刘备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朝野皆知,诸葛亮将来可能施展的政治抱负,无论出发点如何,其终极目的与刘备是一致的。国家不可能有两套最高政务处理机构,诸葛亮开府理政,那么李严的尚书令干什么去了?实际上李严也没回到成都,他以尚书令身份留镇永安,并没有过多实际接触到核心政务。最后一点,李严尚书令一职也没有持续多久。那么刘备安排李严当尚书令做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是为当时东边的防务着想,使李严拥有一定的行政调动能力,足以镇守一方。2、接着说李严实权的第二部分:兵权,原文是“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先说蜀汉的“国策”,从刘备开始,自始至终没有变过,而且非常鲜明地要“统一中原、匡扶汉室”,主要目标是北方的曹操,从刘备得有荆州、到成为汉中王、直至称帝,从没有忘记过备战曹操。那么刘备怎么可能将重点转移到防吴上来,而且押上了全国兵力?东边的防务再急也没有北边防曹魏重要,这是其一;其二,将兵权全部交给一个留镇成都以外的大将,不仅轻率,而且匪夷所思。仅此两点,以刘备的性格和办事方式,是不会将全国军事统辖权交给李严的。从心理上说,李严是地道的益州人士,不仅与刘备原有的北方人事圈子不是一码事,与刘备长期共事的荆州集团人员也对不上号,就算刘备向益州集团示好,不至于、也没必要奉献全部的兵权。接着说职务本身,“中都护”——禁军职务,加官而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