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学历评定——曹刘篇
时间:2024-07-31访问:12来源:历史铺
前言:本想将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写在一起,作为君主篇的,但孙权相关事迹记载较少,还需要假以时日方能完成,加上考虑到孙权小曹刘二人一辈,又有诗(词)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因此,遂将曹、刘列作一篇,以博诸君一笑。刘备篇据《三国志》记载,刘备十五岁时被老妈拧着耳朵赶去读书,拜了当地的名士卢植为师。没怎么读过书的朋友也许会问,卢植,何许人也?稍安勿躁,请看黑板。提到卢植,就不得不提一提卢植的老师——经学大师马融。(请注意,不是孔融)据说马融的弟子有上千人,被后人誉为“汉代经学集大成者”的郑玄,就曾拜在他的门下。马融虽然弟子众多,但却“鲜有入其室者”,据说这位郑玄到卢植门下求学时,居然“三年不得见”,只是由高业弟子代为传授。入门三年,要毕业了,才得老师亲授,可见马融这厮不单学问大,而且架子也不小。刘备的老师卢植,运气似乎比郑玄要好一点,他不但是经学大师马融的入室弟子,得其亲传授业,而且还被认为是“门人冠首”。瞎扯了这么多,其实就为了一句话:所谓名师出高徒,如果照这个说法,刘备的师承应该说是相当不错的。人家卢植放在今天,那就是人大附中、北京四中之流啊。所谓近朱者赤,虽说刘备这个家伙学习不怎么用功,但平日里耳睹目染,学问也不至于太差。鉴于刘备生平没有举茂才、举贤良方正之类的经历,又没有游历太学的记载,经评委会反复商议,认为刘备系高中学历无疑,并对其作下述评定:刘备同学基本上还是比较拥挤中央领导,在事关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等重大问题上能保持正确立场,但在个人作风上讲哥们义气,喜欢结交社会青年,甚至搞小团伙的不健康行为,需要提出批评。总体来说,思想品德考试勉强合格。刘备学习期间爱好广泛,热心于文体活动,关心时事,但有严重的偏科现象,特别在文化课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上课爱搞小动作,由于经常需要在上课时提防老师的突然袭击,加上常年在考试时抄袭旁边同学的答案,造成严重的斜视,史书上美其名曰“顾自见其耳”。高中会考成绩合格,高考成绩经参照目前全国重点中学升学率,认为刘备高考成绩应在大专线左右,但因故辍学。笔者按:关于刘备辍学原因,有多方面猜测,较为主流的观点有两种,一是刘备家贫,因而辍学;二是刘备没有求学欲望,因此主动辍学。曹操篇曹操家境较好,学习条件优越,虽然和刘备一样,受到了当时一些社会风气的影响,对填鸭式的教育有些缺乏兴趣,但似乎正是这样,才使得他突破了诸多传统的束缚,之后得以开创建安时期新的文学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