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魏延“兵出子午谷”能成功吗?

时间:2024-07-31访问:12来源:历史铺

三国时期,蜀丞相诸葛亮“五出祁山”北伐魏国。蜀将魏延向诸葛亮多次提出“(兵)出子午谷”之计,但诸葛亮没有采用。对此,史书和小说里都有叙述。史书里是出自裴松之注《三国志·蜀书·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的“魏略”:夏侯楙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亮於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三国演义》对此事的描写,内容与“魏略”大体相同,可见罗贯中明显取材于“魏略”。我们可以对照一下。第九十二回《赵子龙力斩五将诸葛亮智取三城》开头写道:忽哨马报道:“魏主曹睿遣驸马夏侯楙,调关中诸路军马,前来拒敌。”魏延上帐献策曰:“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无谋。延愿得精兵五干,取路出褒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夏侯楙若闻某骤至,必然弃城望横门邸阁而走。某却从东方而来,丞相可大驱士马,自斜谷而进。如此行之,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也。”孔明笑曰:“此非万全之计也。汝欺中原无好人物,倘有人进言,于山僻中以兵截杀,非惟五千人受害,亦大伤锐气。决不可用。”魏延又曰:“丞相兵从大路进发,彼必尽起关中之兵,于路迎敌,则旷日持久,何时而得中原?”孔明曰:“吾从陇右取平坦大路,依法进兵,何忧不胜!”遂不用魏延之计。魏延怏怏不悦。历史上魏延真的向诸葛亮提出过“(兵)出子午谷之计”吗?根据“魏略”,这件事似乎是不容置疑的。我们现在也基本肯定它的真实性,并因此指出诸葛亮用兵只知“以正合”,不知“以奇胜”,过于谨慎,以至错过了可能击败曹魏、一统天下的大好时机。但我以为,对这件事的分析和评判,有两点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一点是,魏延提出兵出子午谷这种奇计的可信度到底有多大。陈寿是有“良史”之称的,他写史选材相当严谨,非真实可靠者,决然不予采用,因而在史料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上,要超过司马迁。象魏延向诸葛亮建议兵出子午谷一事,他就在《三国志·蜀书·刘彭廖李刘魏杨传》里未予照录,却是这样表述的:“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长谓亮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这与“魏略”的表述,虽有相似之处,但还是有差别的。有差别就有文章可做,就有疑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