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的重大战略失误——魏延的建议较高明
时间:2024-07-31访问:5来源:历史铺
本文不涉及诸葛亮北伐正义与否,不想把具有现代观念的标签向历史事件上乱贴。只想老老实实按历史记载就事论事地对古代人物和事件予以认知。胡觉照教授以诸葛亮北伐来证明他想当皇帝,其逻辑之荒唐程度使人觉得严肃认真地批驳本身也变得无聊。在大家都能看出的谬论上费精力太无味。诸葛亮北伐是以弱攻强,不能说诸葛亮北伐是命中注定要失败。在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数不胜数,尤其是三国时期,几个重大战役都是以弱胜强。在一篇短文中全面分析诸葛亮为什么没有成功是不大可能的,只谈谈他在战略上的失误。(以前老夫曾发一文谈诸葛亮不善用人,与此有关。)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即一出歧山,时机是最有利的。在关、张死亡,刘备大败于孙权,死于白帝城后,曹魏方面认为蜀汉已经没有力量作战了,在陕甘方面的守备力量不强,所以,诸葛亮出歧山后,不但甘肃东部三州叛魏归蜀,而且关中震动。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但是诸葛亮没能很好地利用它。即使马稷不失败,诸葛亮占领了甘肃东部后,南方蜀军和主要由北方人组成的曹魏大军,在西北荒原上周旋,很难占便宜。而且,甘肃东部的战略要地不多,即使占领了,从全局上看其价值也不够大。甘肃不如关中富饶,在那里驻军很容易产生粮食不足的问题。合理的战略是利用曹魏方面短时间惊惶失措占领关中,实现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规划的“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的战略。一旦占领了长安,甚至潼关,局势变成魏攻蜀守城,曹魏的铁骑就显不出那么高的优越性了。以此看来,魏延提出由子午道偷袭的方案是比较高明的。有人说魏延的方案是冒险,经秦岭袭长安取胜是不可能的,实际上不能如此看。那时从汉中出发经秦岭至关中有四条道,在附图中以绿线表示:子午道(经子午谷)至长安,骆谷道至周至,褒斜道(经箕谷、斜谷等)至郿,以及经散关至陈仓(即现宝鸡)。这四条道在那时都曾在军事上起过重要作用,举例如下:子午道:230年魏三路伐蜀,其中张郃出此道。263年种会三路伐蜀,一路经此道。354年东晋桓温北伐前秦,由此道攻至长安。骆谷道:243年曹爽经此道伐蜀。257年姜维经此道伐魏。263年种会三路伐蜀,一路经此道。褒斜道:228年春诸葛亮一出歧山,赵云设疑兵于此,后与曹真军作战。230年魏三路伐蜀,其中曹真出此道。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经此道至关中五丈原。陈仓道:前162年韩信率汉军攻陈仓进入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