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诸葛亮出山从政的重大历史意义

时间:2024-07-31访问:11来源:历史铺

出山从政,至今已经1800周年了。他在襄阳、在隆中生活了10多年的时间,在襄阳这块大地上,他从一个普通的青少年脱颖而出,逐步成长为一个识时务的“俊杰”。襄樊百姓怀着特有的感情,怀念他、纪念他是理所当然的。

诸葛亮出山从政后的治政、治军、治国、外交的实践及三国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证明了他的远见卓识,证明了他的《隆中对》的确是“旷世奇策”、“千古绝唱”。是世界谋略宝库中的精华典范。

《隆中对》从东汉末年的客观实际情况出发,精辟地分析了当时全国的形势,为刘备提出了一套由“三分天下”逐步统一全国的战略计划。作为《隆中对》主要组成部分的战略构思,即首先夺取荆益二州,建立根据地以成霸业的战略目标,为什么能够从公元207年《隆中对》问世、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到公元214年刘备占据成都,仅仅8年时间就基本上得到实现呢?其根本原因是由于这个战略目标正确选择了军事进攻目标。

诸葛亮明知刘备的主要敌人是“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曹操,那为什么不把军事进取的目标首先确定为曹操呢?因为当时曹操经过官渡之战后,已拥百万之众,成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北方霸主。他谋臣如云,战将如雨,实力雄厚,胸怀大志,虎视眈眈,时刻准备投鞭断流,一举踏平江南,统一全国。因此,面对强敌曹操,势单力薄、寄人篱下的刘备,在努力发展自己势力、攻城略地、建立霸业之初,应该避其锋锐,决不可恃匹夫之勇与之争锋,否则就将是以卵击石、以肉投虎。

对于占据江东扬、交二州的孙权为什么也不能确定为军事进取的目标呢?因为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一是他国力厚实,地势险要,有长江天险可依;二是他“招延俊秀,聘求名士”,“贤能为之用”,手下有周瑜、鲁肃等一批文臣武将;三是当时对刘备威胁最大的、最主要的敌人是曹操而不是孙权。因此,从前两者出发,对孙权“不可图”,从后一者出发,为了共同对付曹操,对孙权也只可为援,而不可争锋,以利于建立抗曹统一战线。

这样,就只剩下荆、益、凉、雍四州了。凉、雍既偏居一隅,又是马腾父子长期统治的基地。马腾“待士进贤,矜救民命,三辅甚安爱之”,其子马“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作为颠沛流离、频遭失败,最后不得不依附于刘表,驻在新野、樊城的刘备,他力单势弱,怎么能够远途跋涉,千里行军去攻取雍、凉二州呢?再说,即使能够攻取雍、凉二州,那偏远之地也不宜作为建立霸业,复兴汉室的基地。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刘备唯一可以进取的地方就只有荆、益二州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