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话说三国的战争

时间:2024-07-31访问:6来源:历史铺

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政治的最高形式是民主。但在漫长的历史中,政治的演绎过程往往伴随着战争。巅峰杀戮不能称之为人类的嗜好,但却是解决政治纷争的最为简捷的方式。翻开古今中外的史书,这样的记载不胜枚举。如果我们试图分析和归纳一个战争的年代,用以启迪人们对历史的思考,那么,最为合适的案例应该是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按历史学家们的划分,这一时期起自公元189年董卓攻入洛阳劫持汉献帝到长安,终于司马炎成立晋朝,并于公元280年消灭吴国,前后九十多年时间。在那九十多年里,政治的主要体现形式是战争。因此可以说,那是一个诞生了许多战争神话的时代。生在盛世的人们,不会憧憬那个时代,但我们可以从中汲取作用于我们生活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并引起我们对历史与政治的思考。那个时代,因为是用战争来定义人们的生活,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些不愉快的场面,例如:混乱代替了秩序,残忍代替了和谐;当然,也有一些积极的表现令我们向往,例如:智慧代替了权威,英雄代替了小人。啊,说到英雄,今天的人们对这一称谓加了很多前缀,什么财富英雄、文化英雄、道德英雄、科技英雄等等。这导致英雄泛滥。在历史的记忆中,英雄是特指那些叱咤风云、鏖战沙场的人物。在三国时期,这样的人物多如雨后的春笋。无论他们的出身是高贵还是贫贱,是优雅还是粗俗,是统帅还是谋臣,是将军还是士兵,无一例外,他们都是战争这部巨大机器中的有机的一部分。正是因为他们,政治成为智慧的结晶,战争上升为一门艺术。不过,有一点值得说明,战争是乱世的产物,而乱世,又恰恰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三国便是这样的一个时代。由于英雄,由于战争,我们记住了这个时代。今天的中国,几乎很少有人不知道三国的故事。但是,对三国人物的褒贬,我们受到了《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巨大影响。大凡历史悠久的国家,国民都有嗜史的习惯。希腊人是这样,俄罗斯人是这样,印度人是这样,中国人更是这样。但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历史观,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历史观。既然今天的中国人对三国人物的褒贬深受《三国演义》的影响,那么可以说,关于三国的历史观,我们受到了明代人的影响。《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生活的明朝,是一个英雄渐渐退隐,而名士开始受追捧的时代,平淡的世俗的生活让人追求的不是理想而是刺激,不是英雄的信史而是神怪的志异。这种生活信念的变化,乃是因为自从洪武皇帝朱元璋开国,一直到万历皇帝时期,两百多年间,大部分国人没有经历过战乱。和平使人幸福,和平也让人丧失忧患。我猜想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的动机,一定是想唤起国人对英雄的记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