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31访问:5来源:历史铺
5、任由刘备独自一人前去讨伐东吴,致使刘皇叔败于陆逊之手,导致属国开始走向衰落。
东吴夺荆州、杀关羽之后,张飞也因伤心过度而死于非命。曾经往日的誓言此时不停地回荡在刘备的耳边——不求同年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日死。当然,刘备不会因此誓言就去送死,但他内心的悲愤和仇恨衍生应该可以理解,所以就有了他不顾众人的劝说一意孤行地前去讨伐东吴一事。作为刘备的智囊,诸葛亮当然想阻止刘备,但他知道以前对他言听计从的刘备这次不会答应,所以他最后还是让刘备去了,并且点了马良作为刘备的军师。平心而论,诸葛亮没点错人,马良确实是一个军事奇才,对付陆逊也肯定不会处于下风,可诸葛亮千算万算,他算漏了马良的资历和威信,刘备作为堂堂的一国之君又怎么会听任一位当时还不算有名的臣子之言呢?再加上,刘备大军一路过关斩将,正是威风自得时,更加不会将刚出道的陆逊放在眼里,所以,就有了火烧连营一幕。
可以说,刘备战死,罪在于诸葛亮。如果当初诸葛亮能与刘备一同前往,虽不说肯定能歼灭东吴,至少也能大挫其锐气,更加不会出现马良修书一封叫诸葛亮劝说刘备改变扎营地点的这种荒唐事。
但你可能会说,诸葛亮要留在蜀国守住大本营,以抗魏国,缓解刘备的后顾之忧。这不是没有道理,但比较而言,前方更加需要诸葛亮,更何况蜀国当时文有法正、蒋碗,武有赵云、魏延,再加上城墙和蜀道天险,魏军想前来攻打,谈何容易?
试想一下,若当时诸葛亮随刘备去了,刘备就不会死得那么早,那么也就不会发生后面诸葛亮七出祁山之时屡次因为后方供应不足而班师回朝的事情了。
4、育子不力,致使蜀国后期无大将。
诸葛亮在三国后期一心专著于恢复汉室、统一中原,常年发动战事,导致国库空虚,人才调零。而最大的过失便是忽略了自己子嗣的教育。
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据记载都是有天赋之人,其才智虽不及其父,在当时也算是鹤立鸡群(诸葛亮和老婆黄月英都是聪明绝顶之人,生出的后代当然不会差)。可惜诸葛亮一心灭魏,专著于朝政,而忽视了子女的教育,白白浪费了一块蹼玉(宁愿倾心培养姜维也不愿带自己的儿子出去打一场仗)。虽然后来诸葛瞻、诸葛尚都领兵抗敌,但其谋略却远逊于魏军的邓艾和钟会之辈,被打的落花流水。而反观诸葛亮的宿敌——司马懿,他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司马懿几乎每次出兵都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事实也证明,司马昭和司马师基本继承了父亲的绝学,并且后来为晋朝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