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二十年来《三国演义》研究中若干重要问题回顾

时间:2024-07-31访问:16来源:历史铺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三国演义》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下面就几个重要问题作一下简要回顾。一、作者问题(一)作者之争明人早已指出,《三国演义》是明人罗贯中所编。后来鲁迅、郑振铎等人都认为是罗贯中。也有学者否定罗贯中为《三国演义》的作者。张国光《〈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明中叶辨》认为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写序的庸愚子蒋大器是此书的作者。(二)罗贯中生平之争关于罗贯中的生平卒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推断约在1330-1400年。80年代,欧阳健《试论〈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年代》,据《门人祭宝峰先生文》,推断罗贯中生于1315-1318年,卒于1385-1388年。(三)罗贯中的籍贯之争关于罗贯中的籍贯,主要有两种观点:1.东原说刘知渐在《重新评价〈三国演义〉》中认为,《录鬼簿续编》出于俗手所抄,“太”有可能是“东”字草书之误。杜贵晨在《<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山东东平人——罗贯中籍贯“东原说”的外证与内证》中认为,历史上东原即山东东平。从《三国演义》多种明刊本署名等情况看,其作者为“东原罗贯中”即山东东平人。2.太原说鲁迅、郑振铎等人从《录鬼簿续编》出发,认定罗贯中是太原人。刘颖等人认为“太原”应为“东太原”,亦即“东原”。刘世德《罗贯中籍贯考辨》则认为“太原”不可能是“东原”的讹误。二、成书年代之争1.宋乃至唐五代说周邨《〈三国志演义〉非明清小说》一文中,从关羽的赠号、关索故事、以及地名的释义等处,推论“《三国志传》演义诸本成书,似可从宋金上朔至唐五代”。2.元代中后期说章培恒、马美信在以嘉靖本为底本排印出版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前言中,认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似当写于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之前。”这一时期约为元中期。袁世硕在《明嘉靖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乃元人罗贯中所作》一文中认定该书为元代中后期作品。3.元末说刘友竹、陈铁民、周兆新等人认为“三国演义成书应在元末。4.明初说胡邦炜在《从“合久必分“到“分久必合”》中认为应该成书于明初。5.明中叶说张国光在《〈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明中叶辨》中认为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第一个成熟的《三国演义》版本。张志和等人也认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明代中叶。三、版本问题关于嘉靖本,袁世硕在《明嘉靖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乃元人罗贯中所作》认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就是罗贯中原作。王利器在《罗贯中与〈三国志通俗演义〉》中认为嘉靖本虽是今日所见《三国志通俗演义》最早的本子,但他认为非罗贯中原本,是“张尚德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