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点《三国演义》,不能对“伏龙”、“凤雏”信口雌黄
时间:2024-07-31访问:14来源:历史铺
评点《三国演义》,不能对“伏龙”、“凤雏”信口雌黄——为被李国文先生厚诬的英年早逝的战略家庞统一辩一、从李国文先生的苛责孔明而又深文周纳庞统谈起回忆1994年在武汉举行全国书市时,湖北省作家协会曾约请一批文艺家和湖北各高校的中文系系教授,对漓江出版社出版的由王蒙先生评点的红楼梦》,和李国文先生评点的《三国演义》举行座谈会。在会上,本人曾首发逆耳之言,认为以当代小说家评点古代小说家的作品,固然有其有利的一面;但当代作家如果对古代作品不甚了了,或者本来就不够重视,便率尔提笔评起古代小说名著来,就难免“郢书燕说”,搞得读者不知所云。因为中国古代小说名著其作者大都无从确考,其时代背景亦若明若暗。至于书中涉及的历史掌故,和它的版本流传演进的历程,更是复杂多变,言人人殊。这自然不是对古代文史较少时间涉猎的某些当代作家,仅凭自己的灵感和智慧,就能把评点工作作好的。因此,当时我曾当面批评李国文同志不该在他对《三国演义》的评语中,多处苛责孔明。我说:我1988年就在曾对记者的一次谈话中,批评诸葛亮只是一个好秘书长,但却算不上是一个好参谋长的谈话,全国(包括我国台湾)的40多家报刊,都曾予以报导。当然会有一些读者不同意拙见;但我认为:作为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诸葛亮,是不可能没有不少的偏见、错误与失误的。例如《隆中对》在认识上就有颇大的片面性;《出师表》也不能说是一篇“好文章”,因为他要“五出祁山”和强大于蜀十倍的魏“拚消耗”,这只能加速蜀的早亡;他公然批评刘禅“不宜妄自菲薄”,尤其不妥等等。但我认为如果从小说评点家的立场出发,把小说中的孔明评得这也不是,那也错了,那这个为《三国演义》(主要指毛宗岗父子的批改本)所倾其全力塑造的“万古云霄一羽毛”的高大的形象,就树立不起来。从而也就会降低人们读这部古代小说名著的兴趣。我这样说,是说“文各有当”:学术家站在今天的高度,从站在恢复历史本来面目的角度出发,对诸葛亮的缺点开展必要的批评是必要的。但对于文学形象的孔明,则应该尊重古代多数小说家(还有戏剧家)的选择。当然对于历史上本来就很进步的能够代表我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人物,自然是不能任意丑化的。还有,我希望当代作家在评点古代作品时要慎重,这并不是说古代评家的评点,就无可疵议。我认为,对古代评家的评点也只能批判地继承,而不应亦步亦趋。兹举李国文氏的评庞统为例,就可见他是盲目采用了毛宗岗的误说,而又变本加厉地把它推向了极端,以致使他的“新评”竟是错上加错,令人不能卒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