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31访问:7来源:历史铺
1700多年前,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沦海”,奠定了建安文学的历史地位,碣石山由此名扬天下。而曹操东临之碣石到底在哪里?历代学者在研究、在探寻、从山东找到河北,从渤海西岸找到渤海北岸,从中国找到朝鲜,从陆地找到海中。虽然考释者纷坛,但觅得真迹者较少,且历史影响不大。这已成了“千古碣石谜案”。碣石山复名之后,我们禹贡碣石山研究会,将研究重点由禹贡碣石在无棣,转到了曹操东临之碣石在无棣上。这些虽然已被历史证明、专家认定,成为不容置疑的历史实事。但是,同志们的一些新发现和研究的新成果,是非常有价值的,现整理如下,以飨读者。上、从曹操“足迹”谈曹操东临之碣石《三国志·武帝纪》、《曹操集》是研究魏武帝曹操的权威性资料,没有明确记载曹操《观沧海》写于什么地方。但是,我们从其字里行间,可以理出曹操的踪迹,从其踪迹中,不难发现历史上曹操“东临揭石”就发生在无棣确石山。曹操生于沛国谯郡(今安徽毫县),他在历史上特别有建树的大半生,是在河南、河北、山东度过的。他的足迹遍布黄河下游各郡县。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中,转战齐鲁各地数十载。“初平三年(192年),操进兵攻黄巾于寿张(今山东东平)东……冬,操追黄巾至济南,黄巾败降,得戎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操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曹操集》)。黄巾军起义失败后,其残部在沿海各地又奋战数载,曹操率军追杀。在碣石山南40多公里处(今阳信)有一黄巾寨村,附近有一“黄巾家”,据《阳信县志》记载是“东汉末年合葬黄巾将士的”遗迹。曹操由此起家,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势力,逐步掌握了对山东、河北的控制权,先后曾任过多处地方长官。“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颖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三国志·武帝纪》)。近考治所在今章丘县城附近,距碣石山一百多公里。兴平二年(195年)操41岁,“十月,献帝拜曹操为兖州牧。”(《曹操集》)建安九年(204年)操50岁,“献帝令操领冀州牧”(《曹操集》)。此时无棣属“冀州渤海郡”(《无棣县志》)。据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载:“三国时期……诏书并十四州复为九州(禹贡九州),但其时东汉帝国已分裂,九州制只能在曹操统治下地域内实行。”“渤海郡治南皮,今河北南皮北。”(《续汉书·郡国志》)此时,无棣据冀州渤海郡治所几十公里。据《曹操集》记载,曹操任冀州牧后,颁布《收田租令》,曰:“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重豪强兼并之法,调整混乱的赋税制度,严禁豪强把应交的赋税强迫中小地主和自耕农民代纳,极大地减轻了百姓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