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从袁绍用人看如何当老板

时间:2024-07-31访问:9来源:历史铺

这话说已故历史学家方诗铭方老先生有个观点,认为袁绍取得冀州以后,手下的人形成了两个集团,颍川集团和河北集团。这个观点是不是方先生首创,不得而知,但这种划分方式,似乎由来已久,现在也很流行,咳咳,也很让人感冒,包括我这个粪青在内。只不过呢,这种分法有个问题,那就是也有一些人按籍贯看,并不在这两个集团内,这种人怎么分呢?比如许攸,方先生认为他属于颍川集团,这一点偶是要持保留意见的。尽管许攸和袁绍在年青时就是“奔走之友”,但从他最终叛变这一行径看,他与袁绍更多是一种相互利用的关系,而方先生认为的颍川集团的人物,比如郭图、辛评,他们与袁绍之间的关系是带有浓厚的乡党政治背景的,这一点许攸并不具备。也就是说,许攸事实上是处在核心集团的边缘,与之处境相当的还有逢纪。当然,在袁绍最初跑到渤海时,许攸与逢纪随同前往,这时他们确实是袁绍身边的骨干,但在袁绍夺得冀州之后,情况必然出现变化。首先就是颍川集团(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我更愿意称之为豫州集团)的出现,颍川集团原本是韩馥做冀州牧时,为了巩固政权而利用乡党关系笼络的一批精英,而恰恰就是这批人,在袁绍取代韩馥这件事上,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后汉书·臧洪传》注引英雄记云:袁绍使张景明、郭公则、高元才等说韩馥,使让冀州与绍。《三国志·袁绍传》则说是“使陈留高幹、颍川荀谌等说馥……”除去来历不明的那个张景明和袁绍的外甥高幹外,其余的说客均为颍川人士,可以说,颍川集团这一招釜底抽薪,是韩馥信心崩溃的关键因素之一,当计首功。颍川人士不但与袁绍同属豫州,而且在韩馥时期就已经在河北打下一定的根基,因此,袁绍入主冀州,无疑要倚重这一集团。至于河北集团,方先生认为是袁绍有意扶持,一方面网罗人才,另一方面可以牵制颍川集团,这个观点有相当的合理性。不过笔者倒认为,河北人氏进入袁绍集团,与其说其有意扶持,不如说形势所逼,自古燕赵多义士,河北名将辈出,显然是颍川甚至豫州不能相比的。应该说,袁绍绝不可能,也绝不可以甩开河北的本土精英来干大事,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河北人氏是否有形成集团,还是存在一定的疑问,因为河北的这批精英,来自不同的郡县,甚至象田丰这样的,其实早在袁绍跑到渤海时,就已经成为其主要谋士了。因此,笔者认为,河北集团未必有,即便有,尽管人数众多,但相较颍川集团,其内部结构也是相对松散的。颍川集团和河北精英之间,有一定的利益冲突,或者存在人事上的竞争关系,是必然的,也是不可避免的,袁绍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协调相互之间的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同时他还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原本与他共过患难的许攸、逢纪这些人,如何安排?尽管我们不知道诸多的细节,但从最后的结果看,袁绍在处理内部关系问题上,没能取得太好的效果,结果内讧不断,最终导致其本人和家族的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