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长史小议

时间:2024-07-31访问:7来源:历史铺

最近关于孙权诸任长史的争论颇为激烈,不才鲁钝,也斗胆草作一文,向诸位请教。毫无疑问,孙权的第一任长史肯定是张昭无疑,按《三国志·张昭传)记载:汉末大乱,徐方士民多避难扬土,昭皆南渡江。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升堂拜母,如比肩之旧,文武之事,一以委昭。…………昭复为权长史,授任如前。————(张昭传)上述史料,一方面证实了张昭长史一职,另一方面,似乎也表明,张昭的长史一职,并非雷打不动。张昭在孙策手里并非只任过长史,还任过抚军中郎将,所谓“出将入相”,张昭很有可能在孙策身边时任长史,而一旦有需要时,张昭便以抚军中郎将的身份领兵出征,当然,不排除张昭以长史身份兼任抚军中郎将的可能,但这于我们的讨论并无大碍。笔者真正想说的是:在赤壁之战后,孙权亲率大军围合肥,令张昭攻九江当涂,此时的张昭是完全有可能不在长史任上的,因为此时的长史应当是张纮。至于张昭这时担任的是抚军中郎将或是其它什么将,史料上没有相关记载,但“授任如前”四个字,似乎颇值得玩味。关于张昭的职务,笔者认为,由于他的反战主张,导致孙权不能再以长史一职相托,趁着攻合肥的机会,放其外放为将,命张纮为长史则顺理成章,绝不会如网友所言弄出两个长史来。孙权的第二任长史,有网友认为是全柔,乍看起来确实是很有道理的,但仔细翻阅相关记载,尤其是通过对张纮随孙权征合肥以及劝孙权都秣陵这两件事的分析,个人认为,张纮才是孙权的第二任长史,他的继任者才是全柔。《三国志·张纮传》记载:纮建计宜出都秣陵,权从之。令还吴迎家,道病卒。《三国志·孙权传》记载:十六年,权徙治秣陵。明年,城石头,改秣陵为建业。很显然,张纮出都秣陵的建议提出后,为孙权所接纳,并在建安十六年实施,而且还命张纮“还吴迎家”。所谓还吴迎家,笔者认为,乃是迎取孙权的家眷和宗室前往秣陵定居,而张纮“道病卒”,也就是说,他在路上病故,因此笔者认为,基本上可以认定,张纮病故时间当在建安十六年至十七年间。既然张纮卒年已经可以确定,那么张纮随孙权征合肥,也必然在建安十六年之前,考察相关史料,唯有建安十三年冬,孙权亲率大军围合肥一事与之契合。按《三国志·张纮传》记载:后权以纮为长史,从征合肥。权率轻骑将往突敌,纮谏……权纳纮言而止。既还,明年将复出军,纮又谏……於是遂止不行。张纮在长史任上,两次劝谏,一次是劝孙权退兵,一次是劝孙权勿出兵,前一次劝谏与孙权率大军围合肥,曹操令张憙救合肥一事互为印证。而后一次谏,似乎没有与之相互印证的史料,但如果仔阵翻阅相关史料,还是不难看出一些端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