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凉州兵团在三国史上的地位

时间:2024-07-31访问:18来源:历史铺

曹操收拾关洛残局,“挟天子”击败强敌袁绍,称霸华北,到赤壁战败后两击马超,整个将近二十年(自建安元年到十八年)的霸业,其中的关键性因素,就是他对于凉州兵团的成功处理。这件事一直被他的“挟天子,屯田政策,收编黄巾精锐,征乌桓(乌丸),赤壁战败”等重大历史事件所掩盖而不彰显,是三国史研究的一个遗珠,十分可惜。反复无常的张绣董卓死后,其凉州兵团四大将领之中,残暴反复而疯狂的李,郭,樊一一战败之后,剩下一个较“温和”的张济,为部队就食问题战死于南阳,他的侄儿张绣继承了武力,而顺势依荆襄的刘表。曹操伐刘表时,张绣降曹后又立叛,且重创曹操(杀死其两个儿子),表现了凉州兵团胡风的反复与强悍战斗力。张绣之叛,是因为曹操纳其婶(即张济的寡妻),感觉受辱,有些史论说张绣之婶也是羌族之女,有待考证,不在本文范围。这里要谈的是:不久张绣又二度降曹,并助成了霸业。张绣二度降曹,除了他自己的反复个性之外,还有另一个“反复”的凉州奇才贾诩。这位后来成为曹魏重臣(曹丕篡汉后的元老地位)的谋士,其实是董卓之后长安关中被毁的“元凶”——牛辅暴死后,凉州兵团群龙无首,兵力分散而惶惶自危之中,是贾诩献计教李,郭劫掠长安并且沿途招兵而再壮大的。贾诩的精虑在于:他知道李,郭等不可信而谦让不居功,并且明哲保身投靠张绣做了军师。张绣二度降曹,就是贾诩分析利害而劝服的结果。所以曹操见二人来归时,高兴地握住贾诩的手说:“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张绣第二次投降曹操,对于三国前期北方各大势力的起伏消长,具有推波助澜甚至综合归纳的作用。因为他是肆虐关洛的凉州兵团自相残杀后,留下来的唯一一支保持整齐而仍有强劲战斗力的部队,且身处曹操,刘表,袁绍三大势力之间。最初贾诩投张绣而劝他依刘表,是一时就食存活之计,后来就要考虑前途发展问题。张绣初降曹,立叛并杀了曹操二子之后,袁绍乘机派人招降张绣并致函贾诩,这是官渡大战前夕的事。当时袁曹实力是七与一的悬殊之比,张绣对曹又有杀子之仇,理应投袁反曹。这时贾诩表现了第一等谋士的眼光与智慧,以袁绍,袁术兄弟尚不相容之事劝张绣,而降曹。而曹操也有能容天下之量,不计前嫌,并且还与张绣联姻而重用他。官渡大战的后期战役,袁绍败死后,曹军追击其二子,张绣在南皮的硬仗之中大破袁谭,消除袁氏残余势力,而确立了曹操一生霸业。所以在当时财政极度困难之下,“诸将封未有满千户者”,独封张绣食邑两千户。这是建安十年曹操霸业前期十年有成的事。两年后,曹操再征乌桓追击袁绍另一子袁尚之前,曹丕以过去“杀吾兄”的事质问张绣,使他恐惧而自杀,这是这位未来的魏文帝器宇低狭之处。
相关文章